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疏,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特殊文书,文献中一般称“封事”、“封章”、“密奏”、“密疏言事”、“密封言事”等。密疏制度起源于汉代的上封事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已趋于细化。唐代是密疏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投匦制的设立以及宫门奏事的制度化推动了密疏制度的发展。故唐代密疏制度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密疏制度乃至中国政治制度史都有重要意义。唐代重视对信息渠道的控制,统治者除了下达求言诏广开言路外,还设立投匦制促进了信息的下情上达。密疏作为文书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唐代密疏的统计分析,指出密疏制度到唐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如密疏上奏官员范围的扩大,密疏进奏途径的转移等。密疏作为一种秘密章奏,具有不假人手、直达御前的特点,论文通过对具体密疏的研究发现,唐代不存在专门的密疏书写格式,官员上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奏事文体。唐代密疏具有严格的密封程式,密封后通过投匦或上奏宫内诸门奏事。密疏具有检举揭发、劝谏君主、建议朝政、举荐人才等方面的功能,统治者对密疏制度的重视,加强了其在中央决策上的主导地位。论文最后对唐宋密疏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与宋朝相比,唐代的密疏制度显出简约的特征。至唐代后期,通过宫内诸门进呈成为官员上奏密疏的首选,随着密疏与皇帝个人私密政治空间的结合越发紧密,密疏制度在加强封建皇权上的作用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