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要求使得农民实现市民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实现市民化主要有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和居村农民三类人群。而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路径优化来实现的,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从宏观上论述和分析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对于农民市民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突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通过介绍与农民市民化、社区相关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为新型农村社区助推农民市民化进程展开理论铺垫,将农民市民化的三条实现路径进行详细比较,从而提出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农民市民化的优选路径的主要论点。本文围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展开,概括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在助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和制度、就业、社区管理和居民认同四方面的困境,在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实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优化思路。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投入,减少制度限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提高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完善社区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四个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资金和政策、就业、管理和文化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