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正着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而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于基层,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党和政府在新世纪对于社区建设寄予的厚望和重视与社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机遇对社区建设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工作者是联系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责任者。敬业的社区工作者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对社区建设的成效与质量影响最大。敬业度高的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发自内心喜欢社区工作,认同社区文化和价值观,并将个人成长目标与社区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社区建设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相反,敬业度低的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漫不经心、没有兴趣、不负责任,拖沓等现象。所以,培养和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敬业度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广泛收集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方面的文献数据资料,对国内外有关敬业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评述,并简要介绍了社区工作者的含义、特征及其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其次,对目标社区进行结构式访谈,编制封闭式问卷,为调查重庆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敬业度奠定了基础;再次,对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运用了项目分析及T检验、主成分因素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量表的信度检验、量表的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工具等统计技术。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了基于个体特征差异的重庆市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敬业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敬业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一、社区工作者敬业度的界定是成立的;二、重庆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敬业度总体居于中等水平;三、不同个体特征的社区工作者敬业度的水平存在差异;四、八大因素对重庆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敬业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重庆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敬业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