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动物数目丰富,分布广泛,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分解残体、土壤的产生与发育、改善土壤质地、促进土壤能量流动与物质迁移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能在复杂的环境变化下做出敏锐的响应。研究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功能类群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基础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重要基石,有助于在区域尺度探索地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同时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主要根据。  本研究于2011年8月,沿着由高到低的纬度梯度,分别在塔河、带岭、帽儿山的农田生境选择研究样地。采用手捡法调查不同纬度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多样性特征以及功能类群划分,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来揭示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以及干扰因子。  本次调查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5类2339只,隶属于2门6纲14目35科。其中线蚓科(Enchytraeidae)、正蚓科(Lumbricidae)、步甲科(Carabid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8.84%;常见类群有蜘蛛目(Araneida),蚁科(Formicidae)和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等8类,它们的个体数目占整体的32.79%。  结果表明:(1)水平分布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均呈现带岭>帽儿山>塔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在不同纬度地区无明显的不同。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为帽儿山>带岭>塔河;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塔河和带岭最高,帽儿山最少;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则是塔河最多,其次为帽儿山和带岭。(2)垂直分布上:3个不同纬度样地的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同垂直层次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除帽儿山5-10cm土层土壤动物类群数较表层增加之外,其他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均随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逐渐降低,说明表聚性明显。(3)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纬度农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的H指数、E指数和C指数、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全磷、速效磷、全氮、土壤有机质和pH值均没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和优势类群对土壤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在三个样地内。  本次调查对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做了相关探讨,并将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四种功能类群。腐食性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蚓科(Lumbricidae)生物量最高,捕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的密度占整体的80%以上,但在空间分布上4种功能类群的土壤动物未随纬度的递变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本研究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类群数随纬度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但3个纬度样地间均无明显的差异。不同纬度土壤动物的类群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各异,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动物在局地尺度上的干扰不容忽视。本研究为区域尺度农田生境生物空间格局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奠定基石。
其他文献
复杂地质构造的储层建模是当前油气储层建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研究成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人员更准确的进行油气藏评价及开发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计算机图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需要以更多有特色的产品为依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使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文化外交与
学位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空间信息,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出现,已经成为研究城市环境领域相关信息的重要遥感信息源。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崎岖、地下裂隙与管道纵横交错,地表土层薄、肥力低,植被生长困难,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流域的保水和供水能力,呈现岩溶地区特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用途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测绘产品形式越来越多样,既有传统的纸质文档,也有便于携带,易于更改的电子成果:另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其内在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了土地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遵循合理、集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