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时多伴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检测心肌损伤相关标志物的浓度升高,并存在动态演变,心电图提示是有相关病变导联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AMI)。尽早的再灌注治疗可以减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国内外研究发现,以胸痛中心为特色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能够明显缩短发病到冠脉血运重建的时间,提升STEMI的救治效率,但在县市级医院如何建立有效、易行的救治体系,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依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旨在探讨在县市级医院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区域协同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提升基层医院STEMI的救治水平提供新的探索。方法以智能手机微信胸痛群内的实时病况(病情、心电图、检验、造影等)传输为互动平台,在昆山地区建立以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为中心,9家二级医院为协作中心,由各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等医护人员参与的胸痛中心大群和各医院与我院心内科点对点的9个小群,共同组成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首诊于9家二级医院,最终在本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STEMI患者161例,分为两组,其中该体系建立运作前患者78例,该体系建立运作后患者83例。STEMI的诊断标准参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发病12小时内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主动脉夹层(AD)、肺动脉栓塞(PE)、严重肝肾脑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活动性出血、严重贫血、肿瘤晚期等疾病均予排除。收集分析患者资料:临床基线: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血压情况、心率、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术前生化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手术资料:梗死相关动脉(IRA)分布、支架数量;记录救治时间节点: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进入我院大门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计算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转诊时间;社会经济效益相关资料:患者的住院床位日、住院费用、出院满意度测评;患者出院3个月预后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以下观察指标进行分析:1.临床基线资料和术前生化检测。2.手术资料。3.救治时间节点与达标情况。4.社会经济效益指标。5.出院3个月后心脏功能状态。6.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内MACEs事件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血压、心率和术前生化检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PCI术中的IRA分布、植入支架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体系运作后STEMI患者FMC-to-B时间、D-to-B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运作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体系运作后FMC-to-B时间达标率、D-to-B时间达标率均明显升高,与运作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体系运作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运作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体系运作后患者出院满意度提升,与运作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体系运作后的患者出院三个月行心超检查,LVEF和LVEDd结果均优于运作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善;6.所有出院患者均能接受随访,两组患者均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和死亡等MACEs情况发生,但体系运作后患者的MACEs发生率明显小于运作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县市级医院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区域协同STEMI救治体系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救治效果。1.显著提高了STEMI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优化了转运流程,明显缩短患者的FMC-to-B时间和D-to-B时间;2.更好地保护了心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3.有效地更新基层医院医务人员STEMI的救治理念,推进了双向转诊,是提高县级市区域内STEMI救治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