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到2012年2月普外科32例患者34例次肝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危险因素,优化肝移植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的32例患者34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我院普外科于1998年月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肝移植术,2005年7月成立肝移植中心,2006年7月形成固定的团队,后又通过与兄弟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广州中山三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学习交流,接受了成熟的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治疗经验,据此将34例次肝移植分成两组:A组: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n=17);B组: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n=17)。①将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第一诊断、MELD评分、Child评分、HBV-DNA定量、术前是否抗病毒治疗、严重合并症、术前肾脏透析、人工肝、既往手术史、是否急症肝移植;术中情况:自体血回输、无肝期(min)、手术时间(h)、输血量(m1)、是否放置T管、术中尿量(m1);术后情况:早期抗排斥(三联或二联)、早期急排、早期严重并发症、晚期严重并发症;总计23个临床观察指标录入SPSS10.0软件。首先,两组23个临床观察指标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再次对23个临床观察指标与在院死亡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全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危险因素。②根据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和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绘制累积生存曲线,并求得累积生存率。结果我院1998年1月~2012年2月总共32例患者行34例次肝移植术,其中再次肝移植2例。1998年1月到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到2012年2月均为17例次,A组:男性16例(94.12%),女性1例(5.88%),平均年龄为42.82±13.78岁,B组:男性14例(82.35%),女性3例(16.65%),平均年龄为44.00±8.96岁。全组患者血型情况:A型14例(41.18%),B型9例(26.47%),0型8例(23.53%),AB型3例(8.82%)。Rh均为阳性。供、受体血型均相符。A组第一诊断:肝癌4例(23.53%),乙型肝炎失代偿期9例(52.94%),其它类型终末期肝病4例(23.53%)(移植肝无功能、急性药物性肝损、慢性酒精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各1例);B组第一诊断:肝癌6例(35.29%),乙型肝炎失代偿期8例(47.06),其它类型终末期肝病3例(17.65%)(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移植肝衰竭1例)。两组MELD评分10~36,平均22.06±9.03:MELD评分5~26,平均12.12±6.66。两组Child评分6~14,平均10.00±2.21;5~12,平均8.65±2.50。两组AFP1.5~1000ng/ml,平均72.69±240.69ng/ml;0-1169ng/ml,平均74.66±282.24ng/ml.A组HBV-DNA>1000copies/ml,11例(64.71%),<1000copies/ml,6例(35.29%),B组分别为5例(29.41%),12例(70.59%)。两组术前抗病毒治疗分别为5例(29.41%)和4例(23.53%)。两组严重合并症各有9例(52.94%)。两组术前肾透析分别为2例(11.76%)和0例(0)。两组术前人工肝1例(5.88%),3例(17.65%)。两组既往手术史4例(23.53%)、8例(47.06%)。两组急症肝移植5例(29.41%)、3例(17.65%)。术前观察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MELD评分和HBV-DNA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体血回输11例(64.71%)、3例(17.65%)。两组无肝期60~450min,平均93.94±94.16;40~120min,平均63.29±18.65min。两组手术时间7.00~22.00h,平均10.21±3.35h;5.50~13.00h,平均8.18±2.17h。两组术中输血量400~4000ml,平均1976.47±1307.44m1:0.00~3600ml,平均917.65±938.24ml。两组放置T管2例(11.76%),3例(17.65%)。两组术中尿量800~12100ml,平均2002.94±2861.30ml:800-4500ml平均1852.94±1026.59ml。术中观察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自体血回输、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抗排斥治疗3联用药2例(11.76%),2联用药15例(88.24%),B组分别为5例(29.41%),12例(70.59%)。两组早期急排5例(29.41%),3例(17.65%)。两组在院死亡6例(35.29%),1例(5.88%)。两组早期严重并发症10例(58.83%),6例(35.29%),晚期严重并发症2例(11.76%),1例(5.88%)。术后观察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在院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术后的23个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第一诊断、MELD评分、术前肾透析、手术时间、早期严重并发症是影响在院死亡率的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多因素无统计学意义,无独立因素影响患者在院死亡率。根据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和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求得A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58.82%,B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88.89%,全组1年累积生存率70.46%。结论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第一诊断、MELD评分、术前是否肾透析、手术时间、早期严重并发症是显著影响肝移植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与早期手术组相比,专一手术与麻醉组技术的提高可改善肝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降低手术死亡率;FK506单药抗排斥治疗对术后减少、延缓HCC复发和HBV耐药是有益而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