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一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法国著名文学家,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作品中,流浪主题贯穿始终,正如勒克莱齐奥所说,他来自一个在全世界游荡的家庭,因而身上与生俱来有着时刻想要出发的基因,他的作品既继承了西方的流浪文学传统又融入了个体体验和感受。故本文从勒克莱齐奥自身的流浪经历和思想着笔,论述了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乌托邦思想和多元文化视角,力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探究勒克莱齐奥作品中流浪意识背后蕴含的深刻价值和意义。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勒克莱齐奥的生平经历与文学创作,以及国内外研究者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正文在结构上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通过细读《诉讼笔录》和《战争》等文本,分析“流浪”这一主题折射出来的西方社会现实,即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以及对人类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挤压与摧残,重点借用了生态主义的某些观点,指出小说人物对现代文明的逃离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其摆脱困境的发轫,并在这个维度上,为在城市中迷失的主人公指明了出路,即返回自然乡村。第二章着重关注人物的灵魂世界,揭示了人物流浪中所蕴含的对“别处”的向往和追寻,并以乌托邦的现实意义给寻找诗意栖居的现代人留下了无尽的希望。第三章从探索失落的古老文明入手,讨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文化的寻找与关注以及对当代西方文明的质疑。结语概括说明了勒克莱齐奥流浪小说中所包含的寻找及其中蕴含的希望,简要总结了其作品所具有的理想主义色彩。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流浪主题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对现代性的批判到乌托邦的寻找,以及后来对古老文明的关注,都饱含着作家对社会、人生、世界的思考与期待,并且其深沉的思考对于当下成为热点问题的自然生态和多元文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