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内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主体规范分析以及了解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现状,进一步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重点,确认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挖掘其原因,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优化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方法运用公共管理学、公共危机管理学、政策分析理论、社会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内涵、现状与重点进行了分析。主要方法包括:⑴文献研究法;⑵词频分析法;⑶卫生统计学方法;⑷层次分析法;⑸规范分析法;⑹选题小组讨论。结果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定义为: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的环境中,涉及以上卫生应急功能实现的一个由应对主体结构框架、组织功能、运行程序(过程)、保障体系四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内涵界定为3个层次、4个维度、27个概念要素。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按重要性排序,前10位分别是:①指挥组织体系;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③信息网络与管理机制;④常设卫生应急机构;⑤预警机制;⑥部门协调机制;⑦法律法规建设;⑧制定与完善预案;⑨信息披露机制;⑩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⑶和谐社会框架要求在政府主导下,第三部门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两者在相互依存的网络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⑷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重点为:①信息网络及管理机制;②常设卫生应急机构;③应急预案体系;④卫生应急专家库;⑤部门协调合作机制;⑥国际交流与沟通机制。⑸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预防和应对的重点。分析两者应急机制,有5点不同:①监测或信息来源渠道不同;②监测与监管的重点不同;③响应指挥组织级别不同;④介入机构不同;⑤宣传教育机制不同。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中存在的6大问题依次为:①无常设指挥中心;②协调机制不力;③疾控应急体系薄弱;④经费保障不足;⑤预警机制不畅;⑥法律保障不健全。讨论与建议⑴不断深化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⑵矩阵式网络治理,启动社会联动机制;⑶构建强力应急领导组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权利;⑷充分实现预警功能;⑸完善预案及应急法律体系;⑹建立全风险因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指南;⑺再建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网络;⑻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吸引和稳定人才;⑼加强卫生应急教育;⑽规范化应急管理;⑾加强和深化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