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大量问题,失业问题尤为严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等都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今年,我国新增610万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的150万大学生,以及大批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使得目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8%,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下岗人员和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大,再就业任务非常艰巨;重庆又是一个大农业直辖市,农村人口比例高达总人口的70%多,农业现代化的提高缩小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成为库区人民主要的移民归宿地。面对这些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本文将就业难题与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探寻缓解重庆市严峻就业形势的有效途径。首先本文以西方就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对就业的贡献作用;而后探讨了重庆市的就业状况,预测了近几年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的事实;然后分析了影响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并就中小企业对就业的作用做了SWOT分析,最后提出重庆市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的对策。论文的主要结论:◆重庆市就业形势严峻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重庆市总人口呈上升趋势。从出生率看,重庆市呈现稳定趋势,以总人口和出生率结合看,劳动人口呈逐渐增加的走势。而近10年的就业数据,呈走低趋势,因此,重庆市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应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重庆市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在1997~2006年的十年间,重庆市总体GDP每增加1%,从业人数就减少0.074%;第一产业GDP每增加1%,从业人员相应减少0.425%;第二产业GDP每增长1%,可以创造0.016%的就业机会;第三产业GDP每增长1%,就业人数就相应增长0.206%。因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难题。而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物流业等,这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因此最终应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比大型企业大,应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就业难题通过对近几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在等量规模下,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企业的2~3倍。同时,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还是可变资本的投资,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就业能力都明显高于全部企业和大企业,大企业的就业能力最低。在等量固定资产投资下,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大企业的2~3倍。因此,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单位投资的就业率,扩大就业人口。论文的创新点:◆通过建立模型用定量方法分析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对目前大部分的定性分析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将中小企业以及内部行业与当前就业难题结合起来,分析其中的具体行业以及行业所属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