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6年至今,我国的普法教育事业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完成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回首过去,面对这些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无疑十分骄傲。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迎来了第六个普法规划年,在过去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的普法事业仍在稳步进行,并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在撰写本论文之前,笔者身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更兼法律专业学生之身份,对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普法运动能否达到其目的感到忧虑,因为就笔者自身的经验而言,普法教育在笔者所居住的区域所取得的效果似乎并不是很好,于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要推行全民普法?每个人都需要被普法吗?社会大众究竟需不需要普法呢?普法教育是否可以达到它所希望的结果?如果不能达到,又是因为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能否被改变,反过来去促进普法教育的发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开始着手收集资料,并进行浏览整理,发现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普法教育有一些专精的学术作品发表,但关注度并不高,而且多从教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角度对普法教育加以研究,从法律的角度来对普法教育进行探讨的反而不多。普法教育本身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是每个法律人都应当给予更多关注的领域,这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整个法律群体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本着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笔者萌生了撰写此文的想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总领全文,主要对我国二十余年的普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对“六五”普法规划及未来的普法工作进行展望,并提出本文的主题,即吸取失败的教训,借鉴成功的经验,提出适当的建议,在当前我国普法教育面临的困境中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第二部分为“普法教育概述”,首先对普法教育的含义加以阐释,给“普法教育”这一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针对普法教育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然后阐述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意在说明普法教育对我国法治建设和法治事业的意义。后半部分主要叙述了我国普法教育的实施,列出从“一五”普法规划到“六五”普法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每个普法阶段的主要普法内容,针对的普法对象及每个阶段的时代特点,并给出如此规划的原因,再依据这些年的普法规划得出我国普法规划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为“我国普法教育问题分析”,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不同主体对普法教育的不同认识,指出了政府、学者和民众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并列出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只有先从认识上摆正对普法教育的态度,普法工作才能得以更顺利地进行。之后,本部分提出了当前我国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普法教育的发展进程,是目前我国普法工作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第四部分为“我国普法教育问题的改进”。针对第三部分中所涉及的问题,笔者在第四部分提出了改善的意见和建议。要转变传统的普法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普法理念并更加注重普法对象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只有普法对象正确认识普法教育,接受普法教育,普法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然后针对当前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主体普法、改善普法内容和验收方式、加强权利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以及注重媒体普法的自我约束与法律约束等。正视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笔者相信未来我国的普法教育将会走得更好。自2011年迎来第六个普法教育年,身为法律人,笔者更加感受到了推进“六五”普法的重要性及其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更是对法律人的一项考验。因此我们要继续紧跟党的步伐,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惠及全民的事业中来,更加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改进普法工作,让普法教育之花在各地开放,为我国真正实现法治国家提供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