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在大规模的公路、铁路等建设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隧道工程的涌现。传统分离式隧道存在展线较困难的缺陷,而连拱隧道则存在长度通常较短、施工复杂、工期长、造价高等诸多缺陷。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小净距隧道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的不足。   对于软弱围岩大跨度小挣距这类特殊的隧道形式,由于隧道断面大、净距小、围岩软弱、支护结构复杂、施工工序较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围岩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可能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软弱围岩大跨度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对保障隧道安全施工和围岩稳定以及支护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国家重点交通工程二广高速公路西岸隧道为依托,以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软弱围岩(Ⅴ级)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数学解析解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综合手段对隧道动态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论述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围岩失稳的力学机理及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判据。其中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等诸多方面;围岩失稳的力学机理包括松动压力、形变压力和膨胀压力;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判据包括强度判据、应变极限判据和洞周围岩收敛位移判据等。   然后以二广高速公路西岸隧道为工程实例,在对西岸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并对该隧道进行围岩分级,初步确定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范围,并对西岸隧道的施工工法和监控量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接着介绍了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岩土体本构模型和屈服准则、支护结构等参单元刚度矩阵计算方法及隧道动态施工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在对此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了有限元方法模拟隧道动态施工的关键技术。在对西岸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与工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室内试验、相关工程经验及有限元反分析等综合方法确定了软弱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结构进行了合理概化,建立了符合实际、用来处理平面应变问题的二维有限元模型。   最后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并结合隧道施工期现场监测数据及数学解析解,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围岩的应力和变形(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分析、初衬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临时支撑的内力和变形分析、锚杆的轴力分析、二衬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以及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探讨了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变化对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经过上述全面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文末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家“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科技项目、华能玉环电厂863科技项目和上海大电气三大项目为背景,根据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枞树型轮槽的形状复杂性和密封环高温合金N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蟠龙油田下坪区长2油层的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砂体展布规律、储层微观特征、油藏非均质性、油藏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下坪区长
一个奇怪的事实是:作为词史上两个重要的风格流派,婉约派星光闪耀,人才辈出,柳永、秦观之后,还有公认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大师宗匠竞相争辉,至南宋,还有姜夔、张炎、王沂孙等
期刊
针对西部某区现场处理中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应用GeoEast系统中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分析研究,对山地宽线资料进行拟二维、三维、不同偏移距以及常/变速线性动校正等方面试验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被认为是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本文描述了机
地震资料的去噪处理,是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应用。地震资料中噪声种类繁多,不同的去噪方法通常都有其不同的针对性、适应性,没有
城市群的初期发展,相同产业或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了节省交易成本集聚在同一地区,以获得1+1>2的集聚效应.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迅速集聚势必会造成城市的集聚不
期刊
期刊
随着微机电系统构件的进一步微型化、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和精密化,利用机械夹持、真空吸附等方式转移微构件时,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容易使微构件表面变形,甚至产生严重的划伤。因此,探索新型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100μm尺度下微构件的转移操作,本文提出基于微力传感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分析基于毛细作用的微构件转移方法的可行性,动静态仿真验证微构件转移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实现微构件
数控机床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基础装备,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驱动器控制参数匹配的好坏,关系到数控机床的性能。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