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混叠轮廓波变换的性能研究及图像融合去噪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信息作为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是人们观测客观事实的重要信息来源。图像信息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机器视觉、生物医学、交通、公安、军事等诸多领域,这使得图像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图像分析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图像作为一种二维信息,具有繁复性和复杂性,这决定了图像处理的难度。如何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图像信息,呈现其中的关键特征,一直以来是图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在海量图片中寻找关键信息,并做出准确呈现,已日益受到关注。图像信息的处理经历了从空域到频域,从傅里叶变换到小波变换再到多尺度变换的过程。诸多方法的讨论和探究具有相同的目的——寻找一种最稀疏的图像信息特征表示方法,来实现对图像边缘纹理等高维奇异特征的捕获,以便进一步后续处理。目前,无论是傅里叶变换,还是小波变换,都无法实现对图像信息特征的最稀疏表示。多尺度几何分析便由此而生。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多尺度几何分析为图像信息的分析、处理、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典型的多尺度变换包括脊波、曲线波、轮廓波、条带波、方向波、剪切波。它们的基函数满足各向异性关系,能够对图像信息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的全面分解和逼近。但由于相关数学理论还在发展,并未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仍有大量问题优待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抗混叠轮廓波变换(NACT)的改进与应用研究。实现了NACT模型的参数改进,并研究了其在图像融合与图像去噪两类问题的应用。图像融合问题上,提出了基于系数加权平均的NACT图像融合、基于PCA加权的NACT遥感图像融合算法、基于SIFT的NACT多聚焦图像配准融合算法,在三个融合方向上均有优异表现;图像去噪问题上,提出了一种强高斯噪声下的NACT硬阂值降噪算法,评估其性能。本文对混叠轮廓波变换抗混叠原理的研究,及为轮廓波理论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更多思路,为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性和尝试。本文的内容主要安排如下:第一章以小波分析为引,系统地论述了小波分析的历史、原理、性能和发展方向。第二章介绍了多尺度分析理论对图像分解的引申,具体为脊波变换、轮廓波变换的原理和实现,并有针对地分析了各变换的性能。第三章从轮廓波变换的不足引入,探究了其频谱混叠的原因,给出了改进方案,提出了参数改进的NACT变换。第四章研究了改进的NACT在图像融合问题上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系数加权平均的NACT图像融合、基于PCA加权的NACT遥感图像融合、基于SIFT的NACT多聚焦图像配准融合。第五章研究了NACT在图像去噪问题的上的应用,提出了强高斯噪声下的NACT的硬阈值去噪算法,其去噪性能与小波、轮廓波相比,PSNR值高,具有较强优越性。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已完成工作做了一些总结,并对在去噪与图像数据挖掘领域的下一步工作方向做了展望。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数据管理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需要将多种多样处于生产、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物品进行标识、管理和定位。射频识别(RFID)系统采用具有穿透性的电磁波进行
通信信号调制模式的自动识别是近年来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是电子对抗的重要内容,也是信号分析的一个快速发展领域。通信信号调制模式识别广泛应用于信号确认、干扰识
随着FPGA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电子设计规模和集成度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电子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不断推陈出新。新一代的FPGA甚至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或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隐写与隐写分析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隐写与隐写分析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密码学与密码分析学之间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
随着现代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军事应用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进入到工业控制、医疗救护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它把逻辑上的信息世界和真实的物理世界联系在一
图像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涉及的基于光锥耦合的新型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能够满足小幅面的医学成像和无损
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收集网络和主机上的相关信息,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测,并对检测到的入侵事件发出警报并进行防范处理
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布料仿真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基于物理的仿真模型—质点-弹簧系统仿真模型由于其仿真效果逼真、简单易用、算法易于实现而得到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是一种收发两端采用多天线传输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单发单收系统来说,具有更高的系统容量等优良特性,因此成为未
近几十年来,随着射频微波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无线移动终端的小型化、高性能以及多功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小型无线通信设备的高质量通信功能,其内置天线必须拥有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