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角骨面型的分类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高角骨面型进行分类,研究高角骨面型的亚类形态特征,并建立各亚类的判别方程以指导新样本的分类。  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病例库中选取成人高角骨面型患者206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选取16个标志点,22项测量项目,运用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测量,对206例样本的测量数据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各亚类的差异,描述各亚类的形态特征,对分类结果应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判别方程,以实现对新样本的快速分类。  结果:  1.高角骨面型可以分为三个亚类。  2.三个亚类的比较:后面高、后上面高、上颌后部高度、下颌升支高度亚类Ⅰ、亚类Ⅱ、亚类Ⅲ逐渐减小;腭平面角亚类Ⅰ、亚类Ⅱ、亚类Ⅲ逐渐增大;SN-MP角亚类Ⅱ、亚类Ⅰ、亚类Ⅲ逐渐增大;  亚类Ⅰ与亚类Ⅱ、亚类Ⅲ相比前面高、前下面高、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上颌后牙牙槽高度、下颌后牙牙槽高度、上颌前牙牙槽高度、下颌前牙牙槽高度均增大,亚类Ⅱ与亚类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亚类Ⅱ与亚类Ⅰ、亚类Ⅲ相比关节角、FH-MP角均减小,亚类Ⅰ与亚类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亚类Ⅲ与亚类Ⅰ、亚类Ⅱ相比后上面高与后面高比、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减小、平面倾斜度增大,亚类Ⅰ与亚类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建立了各亚类的判别方程,总的判别准确率是81.3%。  结论:  1.高角骨面型三个亚类之间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2.亚类Ⅰ是上颌后部高度增大、上下颌后牙牙槽高度增大型;亚类Ⅱ是畸形程度最轻比例最协调型;亚类Ⅲ是下颌升支高度不足,平面倾斜度增大型;  3.各个亚类判别方程的建立,有助于新样本的分类。
其他文献
目的:颅缝早闭颅缝在发育过程中,发痛和维持机制发生紊乱而过早骨性愈合.颅缝早闭后,与早闭颅缝成直角方向的颅骨发育障碍,导致明显的颅面畸形及一系列并发症.在该实验中,研
目的:牙周炎、外伤、肿瘤及先天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颌骨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早期一直将自体骨移植视为金标准,但为了减少患者的二次创伤,渐渐改用异体骨或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