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硝醇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硝醇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以前有关溴硝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效果以及分析方法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及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未见报道,相关研究亟待加强。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控制条件下,溴硝醇在土壤中降解动态规律及其对土壤中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蚯蚓的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溴硝醇在河潮土壤和红壤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河潮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红壤中的降解速率。溴硝醇在河潮土壤和红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77d和3.46d,溴硝醇为易降解农药。 (2) 溴硝醇在土壤降解过程中,非生物因素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仍以生物降解为主。在灭菌的条件下,河潮土和红壤中溴硝醇的半衰期分别为8.85d和10.43d。 (3) 土壤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有利于溴硝醇在土壤中的降解;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和施加量的增加,溴硝醇降解速率呈“升高-最大值-减慢”的过程。 (4) 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程度随着溴硝醇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强。但溴硝醇对土壤中脲酶的抑制强度明显强于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 (5) 溴硝醇对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呈“抑制-激活-恢复”的过程,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抑制-恢复”过程。 (6) 溴硝醇对河潮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红壤中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而对河潮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对红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 (7) 溴硝醇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呈“抑制-激活-恢复”的过程,对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总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恢复”的过程。溴硝醇属于低级或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8) 溴硝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LC50分别为:滤纸接触法24h、48h的LC50分别为408mg/L和330mg/L,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自然土壤法7d LC50值分别为186mg/kg、179mg/kg257mg/kg,14d LC50值分别为167mg/kg、161mg/kg、
其他文献
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和生态修复效果长期发挥的有力保障。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植物、动物、沉积物、水位、冬季运行和湿地堵塞等方面总结湿地系统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2010年3月,黄石市编制和实施了《黄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努力
研究采用氨浸-加压氢还原法对电镀污泥中的铜和镍进行了分离回收,分析了氨浸和氢还原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H3-(NH4)2SO4氨浸体系,在温度25℃,时间60min,NH3浓
编辑是电力节目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内容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如:节目策划、任务采访、后期制作、视频特效合成等等,因此对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本文主要围绕县
通过表面症状来判断植物染病的原因和确定其受害程度是目前植物病害诊断的常用手段。传统温室植物病害检测主要通过工作人员以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存在效率低、检测不全面等不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开展,利用基于互联网下的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全国高校进行,高职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也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教学过程中
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为留下并激励已经拥有的人才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现有激励机制相关理论,以华公司作为示范说明,分析华为激励机制现状和发展
翻转课堂虽然源于美国,但在中国本土,专家和学者对翻转课堂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引起国内教育界的特别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对
淮阳坳陷是南华北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但迄今一直未有突破,主要是由于对成藏条件的认识存在偏差。从构造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圈闭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淮阳坳陷的成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远程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以MOOCs为依托的远程开放教育以其开放、自由、平等的优势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支持,在推动优质资源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