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消费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现代建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使得现代建筑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盲目模仿外来建筑,地域性特色的丢失;文化内涵在建筑上的丢失;忽视实用功能的设计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提出向传统学习,回归传统,然而只是把过去表面的“特色”直接搬到现代建筑里来,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搞不清中国传统建筑的真正价值又谈何继承与发展呢?因此找寻出中国建筑的艺术价值对解决现代建筑界的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徽州古民居作为中国遗存下来的传统建筑样式,从一般意义上讲,它代表着中国久远的原生建筑样态,其颇富文化内涵的设计思想更加令世人为之叹服,并且它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造型样式也为它增光添彩,曾被公认为最具东方人文精神的建筑代表,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自然保持和谐,讲究人文情趣和生态灵气,重视整体布局与四周环境的协调,勾勒出徽派古民居的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建筑理念,也成为“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上的完美体现,蕴含着中国传统民族审美文化以及审美心理的多维观。其蕴含的思想相应比其他形态的建筑样式深厚并有内涵得多,影响着建筑设计者的审美向度和价值判断,左右着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艺术风格、装饰特征,这种建筑理念对现代建筑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借鉴学习意义。徽州古民居基本上依山傍水,与亭、楼、塔、坊等其他建筑相互交织,构成古诗词里的美丽景色和优美境界。这种建筑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尊崇自然并辩证地驾驭全局的智慧。在外观造型上的设计把握了美学与实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赋予当代文化内涵与地域性特色,使得整个设计更具价值,如马头墙,造型优美,在那个没有消防队的时代起着防火的功能;天井、隔窗、门楼的设计理念处处体现了徽州人尊重自然,追求原生态的建筑意识;在内部装饰上具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的特点,以“三雕”最为出名,历经岁月的徽派古民居积淀下来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判断,因地制宜,遵循“以人为本”的住宅选址原则。从一个侧面看,徽州古民居浓缩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徽派古民居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延续性、包容性,在对传统建筑失落或错位的今天,反刍徽州古民居艺术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徽州古民居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装饰、色彩四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地域性文化特色是如何体现的,追求人居和谐的建筑理念是如何贯穿于整个民居的设计,来阐述中国建筑的艺术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说明徽州古民居的传承价值,以及它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