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法律观刍议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哲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马克思主义其他部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孤立地只从法律层面上看待法哲学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将其放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放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全面地、联系地看待法律的形成与发展。和道德相比,法律对于人类的作用更为本质,同时,在法律对人类所起的诸种作用之中也有最为本质的一种,我们全面、联系地看待法律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这一点。   法律,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法律的作用,并非只是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法律的起源、产生及其作用,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都是与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产生的法律是不一样的,其价值也是有所差别的。   全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是以分析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观为主要内容的。首先,本文阐述了原始社会与法律的产生。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法律的产生的分析,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反驳了以往对原始社会法律产生论所持有的机械论观点。另一方面,论证了原始社会时期法律的特点和价值。其次,论述了阶级社会时期法律地变化。通过对阶级社会时期法律的初级本质和二级本质的概括,进一步总结阶级社会时期法律存在的价值。再次,结合当前中国法律现状,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律,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谈起,分析了我国法律曾经受到阶级斗争为纲、人治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法哲学的多重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和法哲学的混杂表明的正是我国法律走向完善。当我国充分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法律的优点,摒弃其缺点之后,也就真正的实现了法律的扬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法律的一次质的飞跃。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本文对共产主义的法律做出预测和展望。   全文以生产关系变化为主线,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地把握,结合笔者个人的理解,对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法律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总结,并将其与法律的价值位阶基本原则结合起来,一方面将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即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与法律价值位阶从低到高即从秩序到正义到自由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需求和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需求统一起来,构建出一个法律价值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法律的价值追求做出假设,以期最大限度地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进行梳理,为全面地认识法律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参考,努力为丰富法律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在学生结合同学讨论和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提高学习效率.
馬一浮先生著作、詩文、書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經費問題數次停頓,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下簡稱“馬集”).①期間種種缘由,搜羅未能盡善,遗珠尚多.
结合卡斯调研,并且经过以往几届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学校应该集中开一门综合训练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顶岗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尖锐,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偏向消费化的方式,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生态危机。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对上班族来说,最担心自己在单位养的那些花儿朵儿们,不知道它们周末过得好不好,干了还是涝了?想当初,我也是一个爱花却又容易把花养死的“杀手”。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的一幕
一个小小营业部里的27名员工力量有多大?这个问题似乎不足以用简单的加法来衡量,因为“木桶原理”在中国光大银行先进基层党组织——光大证券北京月坛营业部支部有着充分体现
综述了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β -Sialon、Sialon-莫来石、莫来石及莫来石-氧化锫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Sialon的合成机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_4)为溶剂,乙二醇(EG)为添加剂,考察不同体积比例EMIMBF_4-EG体系对LaCl_3的溶解度影响,用循环伏安法考察La(III)在EMIMBF_4-EG-LaCl_3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繁琐而复杂,是一门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工作,特别需要班主任利用柔性化的管理,体现管理的“匠心”。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的若干案例,从教师“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