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是农业中的热门,其促进种子萌发,促进茎叶生长,保花保果,抗病抗逆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起了重大作用。目前,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研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将其与肥料复配是农业发展中的一条可行之路。本论文在课题组过去几年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活性拼接的原理,将不同的基团进行拼接,合成了4个碳酸酯类化合物与4个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核磁鉴定其结构正确。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如下:将碳酸酯类化合物制备成盐酸盐,柠檬酸盐及草酸盐的盐类固体物,与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进行了室内的小麦(单子叶植物)、绿豆(双子叶植物)生根发芽与黄瓜子叶生根实验,通过发芽率,发芽促进率,对茎/根的促进效果等数据,筛选出活性较高的12个化合物,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再与肥料进行复配,并通过小麦、大豆、山药、苹果与葡萄这5种作物的大量的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最终产量等数据,表明其对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以BPO为引发剂,用醋酸乙烯酯(VAc)在尼龙-6表面进行接枝反应。测定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深化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实践育人如何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如
室温下,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铜化合物「Cu(C6H5COO)2(C5H5N)2(H2O)」(1)。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舶的结构,晶体属
用磷钨酸为催化剂,由丙烯酸和丁醇直接酯化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研究了醇/酸比、酯化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选择了最佳反应条件,重复反应酯化率达到95%以上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而荧光开关PET体系又是分子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分子化学和光物理学科相结合的成就,作为一种全新的客体识别分析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应用价值,近
以三种烯丙醇为起始原料,经溴代生成烯丙基溴,然后与无水苯亚磺酸钠发生亲核反应生成烯丙基砜。烯丙基溴与烯丙砜在相转移催化下的偶联反应也可合成新的烯丙基砜。作者用这两种
作者研究了丙酮-环己烷溶液磁化前后,不同磁化时间以及磁化后放置不同时间的紫外光谱,发现有磁饱和现象与较长时间的磁化效果存在,这对于研究磁场影响化学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
在新课改背景下,“微课”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初中生学习音乐的
研究了磷钨酸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合成氯乙酸异丙酯的反应,了影响合成的因素,找出了最佳合成条件,收率达到90%。
研究了采用碱溶法一次溶样测定出口铝锭中硅和铁的方法,与国际方法比较,减少了溶样次数和试剂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经对样品的实际测定,回收率为98.3%~105.4%,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