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菌、藻系统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净化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so198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小球藻类生长特性实验、小藻类对氮磷去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论证小球藻是适合用于包埋固定来对污水中氮磷营养元素进行处理的材料。 固定化小球藻胶球接种密度实验结果显示,废水的氮磷去除率与藻细胞的负荷存在一定的关系,氮磷去除率随细胞负荷的提高而提高,但考虑到光遮蔽,初始接种藻细胞密度不宜选用太高的藻密度。污水中藻珠投加量对氮磷的去除也有很大的影响。当V<,藻珠>∶V<,水>=1∶5时对污水中NH<,4><+>-N和PO<,4><3->-P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6﹪和93.8﹪。 本课题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包埋固定化小球藻的最佳条件,其最佳包埋条件为:5﹪的海藻酸钠溶液、3﹪交联剂(CaCl<,2>)溶液、16h交联时间、2:1的包埋量(海藻酸钠V∶菌液体积)。在最佳包埋条件下通过添加1﹪的活性炭和胶球的加固强化实验来提高固定化载体的强度,解决褐藻胶球在含磷污水中结构易疏松、小球藻易泄漏等问题是有效的,而且改善了固定化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氮磷的去除效果。而且对固定化胶球进行加固处理后,可使胶球最大细胞密度比未加固处理提高。这些结果展示了固定化藻类在污水脱氮除磷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通过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固定化小球藻对氮磷的去除包括了褐藻胶的初期吸附、氮磷营养的传质、藻细胞对氮磷的吸收同化以及由于pH值升高引起的氨的气提和磷酸盐的沉淀。营养物质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得到净化需要通过两个阶段:营养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吸附到胶球表面;然后慢慢扩散进入胶球内部而被藻细胞所吸收利用得到净化。本文还对固定化菌藻共固定化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同等条件下,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实验2d对氨氮和磷酸盐磷的去除能力,按去除率的大小排列为:固定化菌藻>固定化小球藻>固定化细菌,固定化菌藻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09﹪和88.69﹪。显示把细菌和藻类共同包埋于同一载体内在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菌藻共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他文献
钛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温性能好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多元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因为不同种类和不同尺寸的增强体之间的耦合作用而具有更优良的综合性能和结
目前,聚丙烯腈所用阻燃剂大多为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或热分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卤系阻燃剂在聚丙烯腈中的应用将会逐渐受到限制。本论文
煤炭开采是人为改造自然系统的过程,煤矿开采区显现的生态地质环境负效应是自然地质环境系统向人工复合系统转化过程中各种生态环境要素响应的综合。露天煤矿的开采极易破坏区
纳米TiO因为高度稳定无毒,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首选材料,但TiO带隙高达3.2eV,只能被紫外光所激发,为此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拓展TiO的光谱响应范围,其中染料敏化是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渣的不当处置会产生大量的铬污染土壤,如果不加以修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而靠近水源地或人口聚集区的污染地块更是会对人类带来健康危险。本研究以某工业废弃地的铬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分别采用振荡淋洗法和土柱淋洗法研究柠檬酸、草酸和盐酸单一淋洗以及复合淋洗对供试土壤中铬去除动态和修复效果,并对淋洗前后土壤铬的化学形态变化,土壤颗粒微观界面形貌变化和元素组成差异以及铬的氧化还原
随着青岛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近年来进入胶州湾的营养盐呈上升趋势,赤潮事件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胶州湾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以往对胶州湾的
新疆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保护地辣椒种植的重要基地,我们要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辣椒的种植方式,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对种植操作进行深入研究,选用优良的辣椒品种,并结合合理
期刊
环境风险是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工业园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和安全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引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程序,结合情景分
土壤侵蚀是当前世界环境问题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由于降雨、坡面
浑河素称沈阳的“母亲河”,补给沈阳的水资源。然而,浑河目前的生态环境与城市面貌形成巨大的反差,污水的排放、底泥的污染、岸堤的硬化以及自然水量的下降等因素导致浑河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