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和德国汽车制造业企业间由于管理因素不同所导致的管理绩效差异进行了研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而德国作为传统的汽车产业强国,牢牢领先着市场,尤其占据着高端汽车市场。管理绩效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却因为分类模糊,难以测量等原因,缺乏系统的研究。明确中德汽车制造业间管理绩效上存在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产生的具体管理因素以及验证导致差异存在的原因是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中德汽车制造业管理绩效间的差异,有助于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明确差距,切实提高自身管理绩效,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促进和帮助。在对管理绩效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的国内外管理绩效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汽车行业涉及的管理绩效进行了分类,我们将其分为创新管理、生产管理、目标管理和考核管理四个方面。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World Management Survey,时间维度为2004-2010年的中国和德国汽车企业的调查数据。我们将通过三个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验证导致绩效差异的管理因素。主要采用了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因子分析和Logit二元离散模型回归,将分别验证管理绩效差异的显著性、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主要因子和导致差异的作用机制问题。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在整体的管理绩效的差异是显著存在的,差异存在于生产管理阶段和目标管理阶段,如生产运作过程中中国汽车企业在原材料供应控制、物料规划和目标监控中工作量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Logit二元离散回归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方面,当然,结果显示了中国在引进先进管理体系上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部分平衡了管理绩效上的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德汽车制造业管理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管理体系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僵化、不流畅导致。弥补这一差距需要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管理体系的引进及有效的吸收应用,提高全员的管理绩效理念,对关键指标的考核如员工退出机制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