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酿酒酵母的(S)-芳樟醇的生物合成与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芳樟醇是一种单萜化合物,具有多种突出的生物活性与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调味品和医药等领域。目前,天然芳樟醇主要从芳樟木油和芫荽子油等香料中分离获得,受到植物资源的制约。人工合成的芳樟醇主要为消旋体,生物活性和商品价值均较低。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生物合成(S)-芳樟醇受到关注。本文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宿主菌株,引入外源芳樟醇合酶基因,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甲羟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途径的协同调控,结合增强前体合成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ERG20)的改造策略,实现了(S)-芳樟醇的生物合成;另外,在酿酒酵母中引入异戊烯醇利用途径(Isopentenol utilization pathway,IUP),并在酵母基因组上整合(S)-芳樟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构建了高效生产(S)-芳樟醇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旨在为芳樟醇的生物合成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产(S)-芳樟醇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及筛选首先,以酿酒酵母菌株BY4742-C-04、BY4742-MC-01等为出发菌株,分别转入来源于土肉桂(Cinnamomum osmophloeum)的(S)-芳樟醇合酶基因Co LIS-D4和Co LIS-LL,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BY4742-MC-01更适合作为(S)-芳樟醇的出发菌株,Co LIS-D4基因表达优于Co LIS-LL基因,把Co LIS-D4基因转入BY4742-MC-01后,芳樟醇产量达到1.24 mg/L。因此,选择Co LIS-D4基因和BY4742-MC-01菌株为出发菌株,开展进一步的代谢改造,提高(S)-芳樟醇的发酵产量。2.改造ERG20合酶提高(S)-芳樟醇的产量为提高芳樟醇合成前体物GPP的通量,对ERG20基因的F96、N127和K197位点突变,实现ERG20酶的改造,点突变后的ERG20基因与Co LIS-D4基因共表达,转化到酿酒酵母BY4742-MC-01。结果表明,表达不同的ERG20突变体均能显著提高(S)-芳樟醇产量,其中,表达了ERG20WW(即ERG20F96W-N127W)的菌株,(S)-芳樟醇产量最高,达2.69 mg/L,与表达野生型的ERG20菌株相比,产量增加了2倍。3.调控MVA途径提高(S)-芳樟醇的合成效率首先,将Co LIS-D4、ERG20WW和线粒体定位信号肽(MLS)以不同组合方式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分别转化到酿酒酵母BY4742-MC-01中。结果表明,利用线粒体和细胞质MVA途径的协同调控,使得(S)-芳樟醇产量达7.13 mg/L,与只利用细胞质MVA途径的菌株相比,(S)-芳樟醇产量增加了2.7倍。将IDI1基因整合到酿酒酵母BY4742-MC-01基因组上,转入不同表达载体,检测到(S)-芳樟醇的最高产量为7.61 mg/L,获得高效利用MVA途径的酵母工程菌株YMC216。以YMC216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基添加辅助碳源丙酮酸钠和甲羟戊酸内酯,提高了菌体生物量和(S)-芳樟醇产量,结果表明,添加70 mg/L甲羟戊酸内酯,使(S)-芳樟醇产量提高至13.60 mg/L,细胞干重增加了57.3%。采用2 L发酵罐扩大培养,通过控制p H和通气量,使(S)-芳樟醇产量达23.45 mg/L。4.利用IUP途径增强(S)-芳樟醇的合成为了简化代谢调控MVA途径增加IPP和DMAPP通量的复杂性,以及脱离中心碳代谢的竞争。首先,以酿酒酵母BY4742为研究对象,设计敲除基因组上GAL80基因,获得重组菌株YCX01,以YCX01为出发菌株,通过构建整合型表达载体,将来源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 IPK和来自于酿酒酵母的Sc CK整合到YCX01基因组,获得利用IUP途径的重组菌株,并通过短肽标签组装Co LIS-D4和ERG20WW合酶,增加GPP向(S)-芳樟醇转化的通量,构建了一条简单、高效的(S)-芳樟醇生物合成途径,最终得到(S)-芳樟醇产量为46.08 mg/L,与代谢改造MVA途径构建的高产菌株YMC216的摇瓶培养的结果相比,提高了6.1倍。本研究通过代谢改造酿酒酵母MVA途径和引入IUP途径,有效地构建了以酿酒酵母为宿主的(S)-芳樟醇高效生物合成的工程菌株,对加快利用微生物生产萜类化合物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盲目改造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衰减,并威胁物种的栖息环境。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能够通过促进区域尺度上的生物保护活动,如保护区的设计和生境恢复,应对和解决生物多样性缺失的潜在威胁。热带森林作为植被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陆均松是海南岛热带山地森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由陆均松作为建群树种所组成的植物
学位
杨树溃疡病是重大的生物灾害,分布广、危害重,对我国杨树人工林产业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引起杨树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以葡萄座腔菌为靶标,筛选获得了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链霉菌菌株,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探索该菌株的发酵条件、5-50L大型设备发酵工艺;并对菌株发
学位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科学采伐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对实现毛竹资源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带状采伐改变了劳动密集型的培育模式,可以实现竹林机械化经营,已经成为竹林科学培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当前带状采伐多关注于林内生境及竹林恢复特征,对毛竹林自主调控过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以苏南地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4种带状采伐宽度(CK(择伐经营,不进
学位
我国旱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旱区主要分布荒漠和草原植被,结构简单,低矮、稀疏。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是旱区植被生长状况评价与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已成为植被信息提取与反演的主要手段。然而,光学遥感植被信息提取技术多应用于森林与草原植被,对荒漠植被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稀疏植被研究受到关注,但是关于稀疏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研究,在估算方法上仍存在着诸多
学位
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世界范围内针叶树上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了针叶林的生态平衡。内生微生物促进寄主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和食叶昆虫的侵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松枯梢病发病时,内生微生物作为生活于寄主植物中的微生物,首先与病原菌发生接触并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过往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松枯梢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松
学位
混交林结构复杂且树种多样性丰富,比人工纯林有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在森林经营的历史中已在理论层面也形成了要把人工纯林逐步改造为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经营方法。了解天然混交林复杂的空间结构、分析不同经营措施对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空间结构与单木和林分生长的关联对于森林的精准经营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中12块1公顷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判断3种林层定量划分方法在
学位
随着我国天然林的全面禁伐,木材供给短缺的问题更为明显,因此木本竹的开发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木本竹种,凭借其优质的材性成为良好的木材替代品,其用途广泛涉及家具、建筑和造纸等各个方面。另外,竹浆造纸具有原料易得和成纸光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木浆造纸,然而木质素的降解一直是竹浆造纸工业实现绿色环保的难点之一。因此,研究毛竹木
学位
本文在崂山风景区典型次生林区域,沿5条调查样线共设置69个20m×20m的样地,记录各样地的物种组成、各项地形指标,通过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根据样地-物种重要值矩阵,通过k均值划分和ward聚类,将样地划分为不同的群丛类型。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不同群丛类型以及乔木、灌木、草本各
学位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中国农林部门共同管理的重大外来入侵生物检疫对象,自1979年入侵我国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中国生态安全。引入灯光遥感指数定量化模拟表达人为活动对有害生物的传播影响,以GIS(Geo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栅格代数运算为基本方法,开展精细化的传播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和扩散风险测报预警研
学位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监测森林中乔木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为森林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同时也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与环境系统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林业提供数据支撑。冠长、冠长率是树木活力、木材质量和树木抗逆性的重要指标,利用枝下高预测冠长是获得冠长的有效方法。激光雷达在大尺度研究区域森林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