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戈尔文艺思想及启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伦·克尔凯戈尔(1813-1855),19世纪丹麦思想家,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重视,但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思想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目前的克尔凯戈尔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他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方面,而仅有的对其美学思想的关注,多半也只是强调克尔凯戈尔对诗歌的对抗,导致在文艺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几乎不敢去引用克尔凯戈尔。  但人们不能否认,在克尔凯戈尔谈到个体、宗教以及书写人的焦虑、空虚的过程之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艺的关注和在这方面的努力。如果把克尔凯戈尔的思想用于文艺研究,无疑会丰富和加深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只是由于克尔凯戈尔看起来是反文学的,因而要找出他思想中有关文艺的方面,并发现他对艺术的否定态度之中暗含的肯定,注定是困难的。  人们知道,克尔凯戈尔始终都在关注个体的发展——从美学的、伦理的,再到宗教的阶段,而他的写作也是为了说明作为本真自我实现的基督徒的存在。从而,克尔凯戈尔很少谈到艺术,或者只有很少的文字是直接指向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但在克尔凯戈尔整个思想框架中,一种对美学的关注是有迹可循的。  年轻的克尔凯戈尔经历过浪漫主义阶段,并在其中形成他对诗歌和诗人观念。但很快,克尔凯戈尔就转变了态度,认为浪漫主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隔绝,以及浪漫主义者对自我的绝对信任,必然导致虚无主义的发生。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所有处于美学生活阶段的人,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得到,都处于绝望之中。从而,以诗人为代表的存在的美学阶段是必须被跨越的,因为诗人只能以欺骗和秘密的方式来阐释生活,并且美学的辩证法无法真正理解存在的受难,自然也就无法真正的表达存在以及指导人们的生活。虽然并没有主张要将诗人从这个世界驱逐出去,但克尔凯戈尔也明确指出,诗歌的艺术是一种欺骗,诱使人们在想象中远离生活的现实。  不过,如果我们更加细心地阅读克尔凯戈尔的话,会发现他对艺术的否定态度之中暗含着的肯定。因为在从美学到伦理和宗教之中,美学并没有被绝对地排除,而是作为其中的因素被相对地保留了下来。而且,在这种个体向信仰发展的过程中,美学以及艺术还起到间接传达的作用,从而劝说个体去成为基督徒。不仅如此,克尔凯戈尔还指出,作为个体真正存在的主观思想家就是艺术家,去存在就是一门艺术。  当然,在对克尔凯戈尔对于美学和艺术的复杂态度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他整个著述事业进行回顾。正因为克尔凯戈尔把写作当成了存在的方式,所以要探究他的思想,或者思想中的某一方面,就必须首先清楚他写作的整个历程,尤其是其中所经历的波折和变化。本文第一章从克尔凯戈尔写作的起始说起,论及他著述业的双重性特征,以及过程中的几次中止等问题,并说明克尔凯戈尔写作最终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信仰。  另外,虽然克尔凯戈尔并不认为评论性作品可以担负直接的责任,但他一直希望能够借此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本文第二章正是要从克尔凯戈尔的四篇文学评论中发现他思想的痕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强调,无论是作家还是艺术家都必须经历个体的人生发展,形成能够体现在作品中的人生观,并在创作中忠诚于自身。  时代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诗意和想象的丧失,预示着文学正陷入反讽的实践以及审美主义的空洞形式,归根结底也是作家们在时代的需求中丢失了自己。而克尔凯戈尔的文艺思想因其更为关注人类个性的熏陶和实现,从而能够给我们莫大的启迪,以疗救当前文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病症。
其他文献
正如同很多理论的发展过程往往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形态一样,中国古代文论也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兴盛、衰落再到复兴的过程。具体地说,中国真正的文学评论产生于魏晋以后,兴盛于齐
本文以人文主义少儿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都市化国家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所实施的政策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压力问题及都市化国家对人本关怀的忽略。论文着重论述新加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西方思想史上,对悲剧艺术的解释与人们对生存意义的理解紧密相关。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悲剧艺术的根源之解释各不相同。人们大致可凭“命运与悲剧”、“原罪与悲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