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分供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室内扰动均质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和影响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以土壤物理参数和供水强度预测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积水时刻和入渗模型参数的模型;提出了预测非充分供水土壤入渗过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的区别和入渗模型参数间的关系,实现了通过充分入渗土壤水分入渗参数推导非充分供水的入渗参数。非充分供水条件下,在积水时刻前,土壤入渗率为一常数即供水强度,积水时刻后土壤水分入渗与充分供水的相似。供水控制阶段土壤表层无积水,有利于土壤中的气体排出,虽然初始的入渗量小于相同土壤条件下的充分供水条件的入渗量,随着入渗过程的进行,非充分供水的入渗量是以同条件下的充分供水的入渗量为渐近线。土壤的入渗过程在积水时刻后符合Kostiakov模型。在积水时刻前,土壤湿润锋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次函数,积水以后很好地符合幂函数关系。在积水时刻土壤含水量与试验结束时的含水量相差很小,所以在积水时刻后,湿润锋符合Green—Ampt活塞模型。供水强度、土壤质地、干容重、初始含水量都是影响非充分供水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它们对积水时刻都有明显影响,各因素对土壤入渗各阶段影响程度不同。土壤干容重对积水时刻前的湿润锋影响甚微,而土壤初始含水量通过影响水力传导度对积水时刻前的湿润锋影响明显;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量对相对稳渗率影响明显,而供水强度对相对稳渗率基本没有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常规物理参数对积水时刻的预测是可行的,以供水强度和土壤的粘粒含量(<0.002)、粉粒含量(0.002-0.02)、干容重、含水量作为预测量的变量可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利用同样的方法对非充分供水土壤入渗参数α进行了预测,利用参数α和积水时刻的预测结果模拟土壤入渗过程,取得较好的结果。本研究以指导农田非充分灌溉如喷灌为主要出发点,对非充分供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由于试验是在改变了土壤自然结构的条件下室内进行的,且是一维垂直土壤入渗,与野外大田的复杂性相比,对非充分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水平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历史告诉我们,行之有效的社会政策就应该用法律的形式尽早将之固定下来。仅靠政策,不使之法制化,不是长远之计。世界上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均通过立法加以
深圳市处于珠三角核心区域,区域经济及地理优势明显。随着深港经济圈的建立、深港口岸通关便捷性的加强、西部大桥通车等重大项目和活动的推进,深圳市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市场核心
层次分析法作为目前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如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是AHP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修正AHP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提出了用加速
在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是构成教学内容的有机体之一,同时也是不可取代的语文教学资源之一。教材配有精美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学习需求。在语
<正>引言在一份环保期刊上讲融资,似乎比较跑题。但目前一大部分具有良好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节能环保项目面临融资困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IFC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标准中除提出结果性目标外,还特别提出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和"探索",并把"双基"改成"四基"。如何在考查结果性目标的同时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与僧人交往频繁,佛经涉猎甚为广博。关于王安石与佛教,文学界、哲学界、史学界、思想史学界、佛学界的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的角度表达
本文把形容词状语分为陈述性和描写性两大类,研究形动组合间的语义关系与形容词状语形式上的关系,认为陈述性形容词状语以不带"地"为常态,描写性形容词状语以带"地"为常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又相互交融。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基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基础之上。从本质上讲,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不再是传
英国自近代以来一直是欧洲的传统大国,现在也是欧盟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但它在战后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却充满了诸多的“恩怨纠葛”,其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纷繁复杂,值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