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保护区土地生态修复与土地整理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369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太湖流域保护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修复研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待整理土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土地整理方案和土地生态修复措施,这样既可以有效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又能够改变传统的土地整理仅仅满足于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简单做法。太湖治理问题自2007年蓝藻爆发后,引起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太湖水的治理集中在太湖水体的治理、湖滨带的截污方面:科学调水引流、积极治理蓝藻、有效治理内源污染等,若能建设高质有效的生态防护林,必将为缓解太湖湖体压力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笔者试图探寻土地整理和土地生态修复结合的模式,重点从土质改良方面提高土地整理内涵,为完善生态防护林对太湖湖体的缓解压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材料,为合理构建良好的生态防护林提供定量的监测资料。本文将从无锡太湖保护区工矿废弃地现状入手,查清土地质量状况,同时探寻生态防护林带土地性质变化规律,从而为土地整理提供新的参考思路。首先通过对滨湖区9个地块工矿废弃地的实验研究,得出已考察的地块中55.6%的样点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一级保护区的标准,镍超标的地块占超标地块的80%,87.5%的地块土壤属于尚清洁(警戒限)的范围,9个地块中样点1为已修复地区,样点7和样点8为污染较重的地区,复垦为园林用地的样点土壤TN、TP含量高于复垦为耕地的样点。土壤TP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关,与土壤CEC呈一定的平行关系。土壤TP含量与区域植被结构、种类情况有关,确实土地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废弃土地复垦地利用,应先优先考虑复垦为园林用地,需复垦为其他用地类型时,宜先复垦为园林用地对土地进行改善,使土地得到高效利用。结合景观设计开展土地生态修复的设计,将有利于修复后的土地更为充分的利用,缓解该区人地矛盾,同时承担缓解太湖环境问题的功能。其次植物修复是一种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利用植物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探究不同树种在土地质量变化中的规律,得出针对每种指标有修复效果的树种种类,找到不同树种在土地生态修复中对土壤的改性情况,明确不同树种在土壤氮磷以及重金属等指标改善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优缺点,查清指标之间的相互回归关系。指标的相关关系仅可作为方案设计时的参考,具体土壤性质应该重新单独监测,同时应加强土壤重金属在生态防护林时间大尺度上的深入研究,便于为以后的土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理论和数据依据。在查明土地质量现状、掌握土地指标变化相关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理念探讨土地整理和土地生态修复结合的具体措施,完成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修复结合的模式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也带来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也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所以为了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等的相处,也为了近一步促进地
近年来,受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海洋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这些重金属累积于海生藻类、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
背景:近年来,网络模型在创伤相关的精神障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揭示症状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理解PTSD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网络结构的差异还没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velop a standard model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nearness degree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at breeding area
期刊
多义词的义项划分与排列一直是词典编撰的难题,义项排列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回顾了义项排列的历史发展、使用频率和逻辑关系三大基本原则及其利弊,同时还归纳了其
以市场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学校毕业生与人才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纷纷教学课程的改革新路径,特别是注重实操的财务会计课程更是需要高职院校
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变速器设计的关键是主要参数的确定,由于涉及的公式计算多、比较繁琐,所以在分析其主要参数确定依据的基础上,基于VC++开发了汽车变速箱
Total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RAPD(Random Amplifi 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
梁文博,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