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差异与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关系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研究界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操纵应计利润项目或改变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掩盖企业的真实业绩,虚化企业的财务报告。  目前关于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研究盈余管理的成果较少,而以企业资源观为基础来考虑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差异对盈余管理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的成果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与会计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够深化对于企业资源观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战略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能够丰富盈余管理的理论,为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同时,也能够指导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在未来的活动中如何关注盈余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质量。  本文以战略资源观为基础,考察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差异对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此文的意义以及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对于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文献综述,对目前研究的现状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二章是本文论述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评述了盈余管理出现的理论基础以及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分析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的企业资源观。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部分,通过分析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本文的两个假设,同时介绍了本文的变量选择计算依据以及样本的来源。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在这一部分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之后根据前文所列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衡量总体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经检验与本文结论一致。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不足及后续研究部分,首先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对于投资者、监管部门及审计部门等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研究中的局限与不足。本文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法、理论分析方法、假设检验方法、档案数据研究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等。运用规范研究法对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及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综述;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对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假设;采用档案数据研究方法对企业资源配置及盈余管理数据进行搜集处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企业资源配置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利用2002—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经过分析发现:资源配置结构差异显著提高了企业通过应计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利用;资源配置结构差异显著减少了企业通过日常的经营活动对盈余管理的利用;资源配置结构差异不明显的企业以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为主。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视角上,独创性的发现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差异与盈余管理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深入全面的诠释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研究饮食或遗传所致胰岛素抵抗小鼠溶菌酶(lysozyme, LYZ)的表达.方法 m/m小鼠(糖脂代谢正常的C57BL/KsJ-m/m小鼠)经高脂喂养(high fat diet, m/m-HFD组)18周, 筛选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等成就的同时还带来了颇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反过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又会遏制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发
近年来,郑州市大气状况不容乐观,雾霾天气时有发生。汽车尾气、燃煤和扬尘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三大重要污染源,其中汽车尾气污染贡献度超过30%。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宜居
学位
中国正在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实现城镇化,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实现城镇化率从10%到50%的过程只用了60年。同样的转变,在欧洲用了15
我国铝工业从199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铝作为基础材料,广泛用于建筑、航空、交通等领域,在相关产业需求拉动下,产量直线上升。有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产能达到了2300万吨,实际产
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老话题、新热点,2015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思路,包括进行分类改革,本文将重点关注不同类型国企的国
在轨道交通系统运行中,轨道交通自动售票系统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其会对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轨道交通自动售票系统安全管理
随着经济、信息和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健全的人力资源制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帮助企业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人体外源性硝酸盐的摄入大多来自蔬菜.硝酸盐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 但它可以在人体内的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的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