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黄枯叶蛾空间分布与防控技术初探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ina Yang)是近年来在西北沙棘人工林中严重发生的一种食叶害虫。国内外以往对栎黄枯叶蛾的研究报导甚少。为较系统地了解栎黄枯叶蛾的主要生态学特性,探讨防治技术,本文利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对不同坡向和疏密度沙棘纯林中的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借助GS+软件探讨了卵的空间分布特性,还结合气象因子,分析了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对6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问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环境协调性药剂;通过对其天敌资源的调查,明确了核型多角体病毒TrviNPV(Trabala vishnou nucleopolyhedro virus)感染和寄生蝇的自然控制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栎黄枯叶蛾化蛹的高峰期为8月中旬,雄性幼虫较雌性幼虫平均早3.7d化蛹;蛹在阴坡的东南向和阳坡的西、北两方向分布比例最大,并集中分布于距沙棘树基部30.0-75.0cm。(2)地统计学分析蛹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在沙棘的阴坡密林、阴坡疏林、阳坡密林、阳坡疏林中,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95.609、47.379、79.238、42.415m,空间变异值分别为0.760、0.561、0.649、0.407;且在阴阳两坡向的密林中均呈聚集分布,疏林中均呈随机分布;用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的空间分布图显示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边缘效应,方向性较明显。(3)借助GS+软件分析栎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显示沙棘林中卵的空间依赖范围为95.782m,空间变异值为0.680,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聚集分布。同时,卵与雌蛹在空间分布上还有一定的跟随性。8月下旬至9月中旬温度和降雨对栎黄枯叶蛾产卵的影响较大。(4)6种药剂对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时,10%虫螨腈悬浮剂LC50的值最大(109.18mg/L),而5%桉油精可溶液剂最小(17.11mg/L);田间药效结果显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1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91%;5%桉油精可溶液剂1200倍液,3d后增l幅显著,校正死亡率达83%。由于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具有速效性,可做为控制栎黄枯叶蛾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而桉油粘作为生物农药,可作为防治虫灾的常用药剂。(5)对天敌资源的调查表明,栎黄枯叶蛾幼虫在沙棘林中受天敌病毒TrviNPV感染的平均死亡率为25.60%;蛹期寄生蝇对栎黄枯叶蛾蛹的自然寄生率平均达25.44%,被寄生的单个蛹内寄生蝇平均头数15头;雌蛹比雄蛹更易被寄生蝇寄生,雌雄蛹的寄生蝇平均寄生率比达3.03:1。
其他文献
以西二环高速沥青砼路面中修工程为背景,具体分析了道路病害类型及成因,在综合考量了历年运维情况、检测报告及资金成本等因素后,提出针对不同病害采用刨铺、压浆等处治方法
疫情背景下多平台协作开展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彼此互动合作下去提高实践学习兴趣,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汽修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