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五言《咏怀诗》张力的语言学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历代批评家、诗人、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关注的焦点不仅在其独到的美学价值上,还在于《咏怀诗》的难解.作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逐渐认识到,正是阮籍那种音逸调远的文学语言,使其诗获得了空前的张力.为此,该文试图从语言入手,分析《咏怀诗》获得巨大张力的语言学特点,以及这种充满张力的诗歌语言的生成原因,并对象《咏怀诗》这样"难以情测"的诗歌语言的诠释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阮籍及《咏怀诗》的研究和诠释提供一点新的思路、视角和启示.
其他文献
本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说教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以便为
期刊
该文以《敦煌变文校注》为基础考察了其中的副词,敦煌变文作为一种说唱形式的文学艺术,多采用当时的口语材料,所以敦煌变文能够反映当时实际语言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
接受理论认识到自身理论的局限,试图将读者接受纳入到文学活动的整个流程中考察,对文学的交流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接受理论在向交流理论发展.交流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