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区二类油藏聚驱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北开发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其南部与萨中开发区1-1排分界,北、东到油田过渡带,西至喇、萨油田储量分界线。油田面积118.8km~2,地质储量61290×10~4t,可采储量为23071×10~4t。构造较为平缓,地层倾角3°左右,地面平均海拔高度150m左右。北二区西部自1964年基础井网萨、葡主力油层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目前共有八套开发井网,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注采不完善,低效井比例大;受断层区注采不完善影响,区块地层压力低;东西部储层发育差别大,全区含水不均衡;厚油层聚驱后层内矛盾突出,含水率偏高;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难度大;二类油层动用较差,常规水驱已经无法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为了弥补全区产量递减,有必要在开展北二区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开展二类油藏聚驱技术研究。本文针对北二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层生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二类油层沉积特征和剩余油分布;针对二类油层,开展了二类油层聚合物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聚合物驱层系优化和开发井网优化,并对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北二区二类油层中有效厚度1.0m以上油层层内及有效厚度0.5m以下的薄差油层和表外层中动用程度低,均存在一定量的剩余油,驱调整对象应主要是有效厚度1m以上的油层;优选出试验区注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300万,聚合物用量为450mg/L.PV,单井注入浓度在400~1200mg/L之间;聚驱井网采用在原葡一组聚驱井网排间加排、井间加井布注入井形成175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平均有效厚度注入强度8.2 m~3/d.m,折算注入速度0.20PV/a;与水驱效果相比,全区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3.7%,累计增油2.0842×10~4t,每吨聚合物增油55t。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不断为各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近年来,电子商务以风驰电掣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消费互联网领域,全面助推了产业升级转型。当前,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纵深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开启了互联网战略转型发展之路。由于传统能源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虽然部分企业已开启了互联网转型发展的道路,但整体进展还较慢,并未真正实现产业的升级变革。SM交易中心作为我国特大型能源企业S
<正>森林公安机关由于执法的需要与林区社会各层面长期接触和直接摩擦,以及在处置各种涉林违法犯罪案(事)件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决定了其必然成为网络社会关注的焦点。网
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的集大成者.孙中山从创立旧三民主义到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为"以俄为师",无疑是把西方先进文化
为进一步挖潜油层剩余油,大庆油田先后开展了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驱油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挖潜效果。但仍存在窜流量大(采油井见化学剂时间早,化学剂突破时间0.06-0.1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以及汽车技术革命的前沿阵地和技术制高点,其中,纯电动汽车能够实现零排放、无污染、高效节能,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电池能量和功
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目前酚类物质主要通过煤焦油等化石资源提炼,随着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单酚类物质来源变得尤为重要。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芳香族化合物,通过解聚木质素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酚类化合物。本文探究了杨木木质素的提取及其催化解聚制备单酚类物质的方法,为木质素的转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实验依据。首先,研究杨木粉中木质素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提取过程中采用甲醛对杨木粉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性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被广泛的用到高层结构设计中。由于核心筒刚度受到限制,设计师们通常在避难层和设备层设置刚度较大的伸臂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加强层与外框柱之间产生的拉压力偶来抵抗倾覆力矩,从而增大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侧移。但对伸臂的数量及布置的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汉中某酒店的框架-双核心筒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8个布置加强层的计算模型,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
媒介是社会变迁的记录者与书写者,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参与着社会现实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曾是《人民日报》上“荒蛮原始之地”的西双版纳,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沙漠中的绿宝石”。《人民日报》以特定的话语方式,为受众构筑起不同时代里西双版纳的媒介图景。本研究基于媒介建构论和建构性话语观的理论视角,选取1953年至2018年作为讨论的时间范围,对《人民日报》上266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新闻报道进
由于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化网络终端设备的应用在我国也越来越普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交易方面变化更为明显。目前,智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