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布全局优化技术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用好并行处理系统以解决大规模科学计算问题是当前计算机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发高效的并行软件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作为软件开发的工具,并行编译系统在并行软件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程序的质量是并行编译系统的生命。对于面向分布式系统的并行编译器而言,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策略的全局优化效果对目标程序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自动并行编译系统中,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策略的优化有两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一是如何从程序中发掘更多的并行性;第二是如何从程序整体上考虑并行优化的策略,减少通讯的开销。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分布式处理系统为背景提出了一个解决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全局优化的方案,并将之应用于自动并行编译系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 设计并实现了语言扩展,通过引入语言制导,特别是REDUCTION等制导的提出使自动产生的并行程序质量有显著提高。 2) 分析了在分布式存储结构的并行处理系统中通讯产生的条件,指出数据和计算的对齐关系、数据之间的对齐关系是影响通讯分析的两个基本因素。结合曙光2000-Ⅰ的特点,给出了简化的通讯量评估方法。 3) 设计了描述程序中对齐关系的程序对齐信息图,在此基础上对程序中与并行优化相关的各种对齐关系作了描述,并设计了一组算法找出程序中存在的对齐关系。程序中存在的对齐关系是进行过程内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优化策略推导的基础。 4) 设计并实现了过程内的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的优化算法,算法的核心是使得数据分布和循环分割策略尽可能多地满足程序中存在的对齐关系。 5) 在过程内分析中,提出面向全局优化的循环流水执行方式。 6) 设计并实现了过程间的并行优化框架算法,利用过程繁衍技术,根据过程调用的上下文信息进行过程调用的实例化处理;在进行过程间分析时,对已知的数据分布信息进行传播。 7) 将上述成果应用于自动并行编译系统的研发工作,经实验表明本文的思想可以显著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 我们认为全局并行优化技术的研究可以使得并行编译系统成为应用人员开发并行软件的有力工具。而相关辅助工具和集成环境的开发,使得程序员可以从多个方面干预程序的并行化工作和对并行程序进行调试,这是开发并行软件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我国公共采购强制招标法律制度在招标的主体、对象和限额标准等方面既借鉴了国外的有关立法成果,又有所创新和发展;由《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共同建立公共采购强制招
探讨混纺比对Modal纤维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选取Modal纤维与棉为原料,分别纺制14.5 tex的纯棉精梳纱、纯Modal纱以及Modal与棉混纺比分别为20/80、30/70、40/60、50/50的混
探讨棉Coolmax异纬织物的服用性能。以9种棉Coolmax异纬织物为例,经纱均为JC 9.7 tex纱,采用经碱减量处理的Coolmax 7.6 tex纱和未经碱减量处理的Coolmax 8.3 tex纱与JC 9.7
<正>2012年10月16~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作为近
探讨改性涤纶开发技术及应用。介绍了改性涤纶的改性途径,包括化学改性法、物理改性法、纺丝过程的改性方法和纺丝后道加工整理技术法。针对不同的加工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改
面向对象技术在八十年代取代结构化设计而成为主流的软件设计技术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面向对象技术赖以成功的两个基础之——软件重用(另一个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问题,而人的解放归根到底在于人的个性解放,马克思的人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个性解放思想。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的个性解
采场顶板大面积垮落的灾害是在采矿过程中工作空间存在的一种包括能量破坏、动载冲击和飓风破坏的综合性矿山现象,造成的破坏非常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在深入地研究
本文介绍了埋弧焊的特点、发展历史、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模拟电路控制系统和数字化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指出数字化控制是逆变埋弧焊机控制的发展方向。对埋弧焊接过程和埋弧
诸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这样的基于数据库的大型应用,它们的许多业务处理直接受数据变化的影响,因而此类应用非常需要数据库主动机制的支持。主动数据库能够自动对内部的或外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