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茎基腐病、纹枯病、小斑病和南方锈病是安徽玉米生产上的4种重要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栽培条件的改善,种植水平的提高,这4种病害已经成为限制安徽省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大量生产实践证实,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为了明确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为玉米品种的审定工作提供抗病性依据,更好地保障安徽省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运用人工病圃法对安徽省近几年的玉米报审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分析了近几年玉米报审品种对这4种病害的抗性程度。结果如下:1.玉米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从2012年~2014年参与鉴定的568个品种抗病性结果看,抗性等级为抗病(R)和高抗(HR)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分别为22.5%、40.2%和48.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分别为27.9%、20.6%和14.8%。2.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从2011年~2014年参与鉴定的636个品种抗病性结果看,未发现抗性等级为高抗(HR)和抗病(R)的品种;抗性等级为中抗(MR)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1-2014年分别为22.06%、30.11%、46.08%和56.83%;感病(S)和高感(HS)品种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011-2014年分别为77.94%、69.9%、53.92%和43.17%。3.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2010年~2014年参与鉴定的696个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现:抗性等级为高抗(HR)和抗病(R)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2010-2014年分别为15%、11.76%、5.64%、28.43%和29.49%;感病(S)和高感(HS)品种所占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2010-2014年分别为41.67%、33.82%、41.94%、22.55%和27.08%。4.玉米品种对南方绣病的抗性:从2010年~2014年参与鉴定的696个品种抗病性结果看,抗性等级为高抗(HR)和抗病(R)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比例呈总体微上升趋势,2010-2014年分别为45%、51.45%、5.38%、49.02%和45.8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所占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2010-2014年分别为30%、30.88%、47.31%、20.59%和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