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水平变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及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e18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增高,并且研究显示,NLR增高在肺癌中可作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一线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水平变化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及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同时分析经2周期化疗后NLR下降患者的NLR下降比与疗效及生存之间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6年03月至2013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内科治疗的22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EOCG评分、吸烟史、病理资料、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一线化疗前后NLR变化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经2周期化疗后NLR下降患者的下降比与疗效及生存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定为P<0.05。  结果:  化疗前NLR中位数为2.65,未超过及超过该值的患者总生存期(OS)分别为513、375天(p<0.001)。化疗前NLR水平与性别相关(p=0.009)。化疗前NLR值与2周期后疗效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75),化疗后NLR降低在PD、SD及PR组均有所下降。多因素结果显示NLR≥2.65(HR=1.74,p<0.001)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1分(HR=2.03,p<0.001)是预后不良因素。在经2周期化疗后NLR有所下降的146(72%)例患者中,通过时间依赖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阈值为下降比为28%,未超过及超过该值的患者总生存期(OS)分别为561、435天(p=0.035)。在这部分人群中,多因素结果显示NLR下降比≥28%(HR=1.623,p=0.019)及ECOG评分为1分(HR=1.714,p=0.006)为预后不良因素。  结论:  化疗前NLR升高是晚期NSCLC一线化疗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虽然化疗前NLR对疗效无预测作用,但化疗前后NLR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对于化疗后NLR下降的患者,NLR下降程度并不与生存长短呈正比,NLR下降比在一定范围内或许能够预测生存,监测NLR水平有利于预后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选3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二甲双胍服用史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
背景:  急性乙醇中毒可能导致既往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人出现房颤等严重的急性心律失常。本研究意在明确急性乙醇干预对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型钾通道Kir3.1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