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移民作家及著作。其中不乏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如严歌苓的《扶桑》、高行健的《灵山》、虹影的《饥饿的女儿》等。该类作品之所以寰宇称颂不仅因原作妙笔生花,更要得益于译作的精妙绝伦。但是对该类作品的翻译,即对新移民文学的翻译绝非易事。这是由于新移民文学本身具有交融摆渡多种文化、富有认知启迪效应、活跃丰富的创作风格等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且还要尽量保留新移民文学本身的特点。而改写理论可以从三个维度,即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多方位、立体化地逐步剖析异域文化语境对新移民文学翻译的操纵。就此层面上说,改写理论不失为新移民文学翻译的上策。同时本论文选取了新移民文学作品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扶桑》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改写理论的三个因素对《扶桑》英译本形成的操纵,如对小说中人名的处理、对“三寸金莲”的改写、对原作者内心情绪的传达等。并通过该个案研究,总结出为保留新移民文学特色同时又适应目的语文化的翻译策略。经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本论文的主要成果,首先为新移民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次,详细分析了《扶桑》译本中的操纵因素;此外,提供了若干在翻译新移民文学时行之有效的改写手段。最后,希望本论文有助于新移民文学翻译的研究,并为跨文化交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