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民族洁癖”论赴日中国侨民的犯罪问题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日本的“安全神话”曾为国际间一时佳话,但伴随着经济泡沫的爆破,神话开始瓦解,失业率及犯罪率冲击了沉醉在富裕、安全氛围中的日本社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至今依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却同时也是其人民最忧心治安问题的国家,这种“指数治安”与“体感治安”不相符的诡谲社会现象,实际发生的犯罪情况与大众忧虑心理出现了不合理的差距,普遍表现在日本一般社会生活中,更特别呈现于外国人犯罪问题中的旅日中国侨民犯罪事件上。  90年代起,日本民众开始注意中国侨民在境内犯罪的情况,进入本世纪后,更发展成为当地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媒体的热门话题、甚至升至中日领导人之间议题。在数据分析中,按照统计手法的不同,会导致在“中国侨民在日犯罪”议题上得出“日本社会安全受中国侨民犯罪严重威胁”及“中国侨民犯罪对日本社会安全并没构成重大威胁”两派截然不同的看法。目前日本大众明显倾向前者的观点,原因出自于其根深柢固的民族特性——“民族洁癖”,促使他们追求本民族身份认同的“纯”与社会治安的“净”。而这种民族特质普遍深烙在人民意识中,从日常行为以至社会体制、国家政策等等,都存在色彩浓厚的洁癖意识。洁癖意识的影响力对内能够紧紧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则显得谨慎疏离。在这氛围下,即使中国侨民犯罪仅为当地犯罪率的百分之一,仍然成为整体社会热切关注的对象。  日本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焦点有二:犯罪现状与犯罪原因。本研究透过数据分析以探讨现状发展,并从文化学角度切入,辅以犯罪社会学的系统整理,分析出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侨民文化圈与当地文化圈的互动过程是造成中国侨民犯罪率高企于众多外国侨民的根本因素。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将中国侨民在日本犯罪的问题怪罪于任何一方的文化特性,而且中日两方不成着眼于追究犯罪来源的责任,而是要负起解决冲突的责任。这种文化冲突所引致的犯罪问题,需要以短期打击犯罪现状的纾缓措施,配合长期双方文化交流磨合的努力,方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企业界,宋志平算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博士学位的企业家,他的谈吐更像个学者,因而常使人感到他是否选错了行业.从他的学识、天性和他从事多年来的事业看,算得上是投笔从
改变拒绝FDI的政策,吸引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后,中国制订了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为外商在中国投资提供了稳定的法律保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教师要靠什么去赢得学生的尊重?靠什么去吸引和影响我们的学生呢?一项绝技?教育教学技能?应该是将教师的人格、技能和知识熔铸于学科教学,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品
羌族纹样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传统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及精神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及需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建筑地下室在形成盆式结构时极易起浮,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围护结构兼作抗浮措施的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
强风化岩层中岩体结构破碎,雷达反射波同相性差,对异常目标的判识影响较大。另外,近距离并行管线反射波的相互干扰也对分辨探测目标造成较大影响。该文以一个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为例,研究了地质雷达探测强风化岩层中近距离并行管线的具体方法,探讨了近距离并行不同材料地下管线的雷达信号特征和识别方法。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王月和生意拍档杜厦(现为天津家世界集团董事长)在天津买了一块11万平方米的地,计划建标准厂房来招商引资,谁料盖好后,1992年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跌到低谷
软实力这一概念自提出至今已有20余载。软实力作为一种力量,是通过附着于人们的精神理念、思想观念的媒介或是物化于相关物质载体来显现发挥。区域软实力内涵丰富,区域形象是其
在传统的人工免疫网络基础上,将多智能体技术的典型策略融入到免疫网络的进化过程中。算法引入了邻域克隆选择,操作过程从局部到整体,能够更加全面地模拟免疫网络的自然进化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