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翻译是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但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意义的缺失。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补偿理论弥补信息型文本中的意义缺失。翻译项目选自《拿索斯的故事》(The Story of Naxos)第四章和第十一章(部分),该书介绍了一家唱片公司从无到有,最后成为行业翘楚的过程,其中还介绍了很多古典音乐家,作曲家及指挥家。根据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莱斯(Reiss)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中提到的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即文本类型理论,该书属于信息型文本,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本书在词汇、句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且原文包含较多背景信息。若读者对源语文化背景了解不多,便会造成意义缺失,甚至是误解。因此,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类型,对会造成意义缺失或误解的词句进行补偿,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与所传递内容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翻译补偿理论,着眼于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补偿策略,通过注释、具体化、转化等方法分别从文化、语法、语义和审美等层面探究了补偿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补偿策略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