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认知是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诸事物、现象的依存关系、变化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关位置的认识过程和能力。在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过程中,地图是学生获得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最主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地图应运而生,使地图的表现形式、功能以及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地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以及地理课标对地图教学的要求,使得网络地图成为一种地图教学的补充资源,它不仅可以满足地理教学中实时、多样的数据需求,而且方便获取,还拥有许多GIS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又比专业的桌面GIS简单和易操作,为信息化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在空间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网络地图教学为切入点,比较了国内外网络地图发展以及网络地图教学的研究现状,发现网络地图作为地理空间技术的新产物为中学地理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和应用,因此网络地图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有其可行性。通过分析空间认知的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四个过程,结合网络地图的功能、特点,提出网络地图的空间认知模型,以及在空间认知各阶段网络地图起到的作用,发现用空间认知指导网络地图有其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以及地图与网络地图应用现状分析,发现中学已具备开展利用网络地图进行地图教学的社会环境,对网络地图在中学地图教学中的原则进行探讨,提出方法与具体应用案例。基于空间认知的网络地图教学对学生空间认知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空间能力发展具有提高作用。首先,网络地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参与;其次,网络地图的动态性、交互性、丰富性有助于多感觉通道的开启,帮助空间感知;其三,网络地图的普及与应用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象形成训练,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其四,网络地图可以重现环境变迁、增加地图可读性,成为深化学生记忆的工具,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最后,运用网络地图可以进行开放性问题探究与活动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