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0.9%氯化钠注射液和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神经肿瘤手术患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作用。方法:60例择期行神经肿瘤切除(脑干斜坡区神经肿瘤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等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少的手术)的患者,ASAII或III级,术前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正常,无酸碱平衡紊乱。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 n=30)和醋酸钠林格氏液组(SA, n=30)。NS组和SA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分别静脉输入8ml/kg预负荷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和8ml//kg预负荷量的醋酸钠林格氏液。诱导后,两组分别输入20ml/kg的羟乙基淀粉,此后,NS组用8ml/kg/h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维持,SA组用8ml/kg/h醋酸钠林格氏液维持。分别于入室时(T1)、输入预负荷液体结束后即刻(T2)、3小时(T3)、5小时(T4)对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统计项目如下:血离子K+、Na+、CI-、Ca2+、Mg2+;血浆pH、Lac、HCO3-;术中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麻醉诱导用药为咪达唑仑2mg、顺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潮气量8ml/kg,氧流量2L/min,呼吸频率12次/min,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0mmHg。术中麻醉维持为:丙泊酚(5~7mg/kg/h)、瑞芬太尼(3~12μg/kg/h),并间断给顺阿曲库铵。特殊情况处理:术中心率<50次/分为心动过缓,上升值超过基础值20%为心动过速,分别使用阿托品、艾司洛尔处理;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的20%时,给予血管活性药处理或适当调整麻醉药物输注速度。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电解质变化:与T1时相比,NS组T3、T4时Cl-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SA组各时间点Cl-浓度无明显变化,T4时NS组Cl-浓度显著高于SA组(P<0.01)。两组K+、Na+、 Mg2+、Ca2+浓度输液前后无明显变化趋势。输液前后酸碱平衡的变化:与T1时相比,NS组T4时的pH值显著降低(P<0.05),SA组各时间pH值无明显变化,T4时SA组pH值显著高于NS组(P<0.05)。与T1时相比,NS组T4时HCO3-浓度显著降低(P<0.01),SA组各时间点HCO3-浓度无明显变化,T4时SA组HCO3-明显高于NS组(P<0.01)。与T1时相比,NS组T3、T4时Lac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SA组各时间点Lac浓度无明显变化,T3、T4时NS组Lac明显高于SA组(分别为P<0.05,P<0.01)。与T1时相比,NS组T3、T4时BE值显著降低(P<0.01),SA组T4时BE值显著升高(P<0.01)。与NS组相比,SA组在T3、T4时BE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于长时间神经肿瘤手术(脑干斜坡区神经肿瘤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等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少的手术)患者,长时间输注大量生理盐水,会引起高氯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醋酸钠林格氏液和0.9%氯化钠相比,更不容易引起血浆Cl-浓度升高以及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