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型矿地球化学预测指标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条件优越,但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论文以内蒙1:20万区域化探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建立已知大型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和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并对未知区开展大型矿预测。主要取的认识和成果如下:1、利用1:20万的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的中蒙边界填图数据,使用Geoexpl软件进行了数据的调平处理,采用指数加权的方法进行了网格化,并用累频的方法制作了1:100万和1:20万两个尺度地球化学图件312张。2、统计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大型矿(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省内,绝大部分的大、中型矿都位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内。研究表明充分的成矿物质来源是成矿作用发生的第一要素,充足的物质供应是构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必要物质基础。3、通过对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都银铅锌大型矿集区、额仁陶勒盖-查干布拉根-甲乌拉大型银铅锌矿集区、小营子-黄谷屯铅锌银矿集区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大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地球化学预测指标。(1)具有多层套合异常结构,即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2)地球化学省异常面积大于500 km2,大部分异常面积大于1000 km2;单元素Ag、Pb和Zn区域异常面积大于100km2。(3)预测区的主成矿元素NAP值(标准化面金属量=异常区元素的平均值比上背景值再乘以异常面积)一般大于1000,个别受采样介质影响的大于500。(4)异常强度(异常内元素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5)银多金属矿具有Pb, Zn, Ag,Cu特定的多金属元素套合标志,并且至少具有3个以上元素异常相套合;(6)具有热液活动有关的间接指示元素As、Sb和Hg的元素组合和与指示矿源层有关的V、Co、Fe2O3、Ti等元素组合。4、通过对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型矿床和白乃庙大型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化学指标特征研究,建立了大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地球化学预测指标。(1)具有明显的Cu、Mo和Ag元素组合;(2)单元素Cu、Mo和Ag的区域异常面积大于100km2;(3)单元素富集系数大于1.8;(4)伴生有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K2O、SiO2、Y、Th、Nb、La和U等元素组合。5、根据在已知区大型矿集区建立的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区域地质、大地构造和成矿条件,共圈定了1:100万尺度银铅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31处;1:20万尺度银铅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533处,其中符合已建立的大型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标志的异常12处。1:100万尺度大型铜金地球化学综合异常253处,1:20万尺度的铜金钼地球化学综合地球化学异常2115处,其中其中符合已建立的大型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地球化学标志的异常5处。
其他文献
<正>"小说是进行中的生活的生动体现,它是生活的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演出;而作为演出,它是我们自我生活的一种拓展。"[1]基于小说的这一特点,理想的小说阅读更需要阅读者"自我生
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钢结构”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注重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
作为超大型国际大都市,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广、变量更多、难度更大。要真正做好上海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就要以上海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
目的探讨热卡支持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人体组成、呼吸肌力量和运动耐量等方面的疗效,同时观察营养支持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和个人
QTHO1、QTH02剖面位于猪野泽干涸湖盆,剖面的海拔高度为1309m。两剖面共采集14C年代样品14个(其中8个常规14C样品,6个AMS14C样品),并完成了孢粉、粒度、磁化率、碳酸盐含量、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概念的提出,把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大大提升了研究金融问题、设计金融改革和深化金融发展的系统性和客观性,避免头痛医头的局限性,提升了社
报纸
因为地理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问题。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利用对知识理论的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所以,教师要转变思想,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应具有的重要能力,现在各个高等学校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涵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保障、客观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物理化
急性胰腺炎需要长期禁食,长期禁食将造成患者营养状况下降、恢复延迟.营养支持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上较多应用的营养方式是肠内营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针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