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无法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储蓄账户,而75%的穷人没有机会接触到银行。而金融包容目的在于将这些“无银行服务”的人群纳入正规的金融机构,从而使他们能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取到储蓄、支付、信贷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因此,金融包容日益受到决策者、实践者、学术研究者的关心,他们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将金融包容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从学术角度出发,在全球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背景下,测度并比较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找寻发展金融包容的方法路径,是通向金融包容这一政策目标的不二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包容相关概念和分析框架,阐述了金融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动因,然后根据以上内容构建出金融包容国际比较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后文从顾客、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及支持服务和政策及立法措施四个层面展开了金融包容的国际比较。随后,本文试图构建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是从可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两个维度选取相应指标,根据欧式距离方法确定维度测算值,采取变异系数法确定维度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各国金融包容水平层次不齐,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金融包容水平较高。文章还从国家发达程度以及所属地区两个角度对测度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其次,以测度结果指标作为因变量,从供给诱导、需求引致、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建立金融包容影响因素的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估计,为处于不同金融包容发展水平的国家有针对性地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本人认为要提升各国金融包容程度需要做的包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增强居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差别化的金融监管,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以及为金融包容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