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环境启示录主题探析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于2006年出版的最新小说《路》荣获2006年英国布莱克优秀小说奖以及2007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路》是一部有关末日题材的后启示录小说。该小说既延续了作者以黑暗、荒凉、暴力为主题的创作风格,又着重突出在绝望的末日世界里温情、善良与希望的主题思想。作品展现了人性光辉与邪恶的较量,赞美了人对更高道德自我的追求。本文从环境启示录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旨在唤起人们承担建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责任意识,探究精神危机与社会困境之下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以及自我灵魂的救赎。首先,小说展示了人类生存环境遭遇严重破坏带来的末日浩劫,告诫世人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已迫在眉睫,同时也揭示了环境的持续恶化会导致人类精神的崩塌和社会文明的消亡。其次,通过分析父子俩在启示录文学中所折射的形象,麦卡锡一方面暗示小说中的父亲在身体和精神上所经受的创伤是现实社会人们的缩影;另一方面小说中儿子承载的圣杯寓意揭示了治愈创伤世界的良药即重塑人性。最后,通过探讨父子俩如何在世界末日里实现自我救赎,麦卡锡为人们摆脱精神与社会困境指明了方向,启迪了当今正深陷同样危机的人们坚守信念,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塑人性的光辉。总而言之,《路》对历史未来的想象,揭示了麦卡锡试图管窥隐藏的现实并对其进行批判,具有警世的作用。同时,《路》还折射出麦卡锡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忧思以及对拯救世界的探索。
其他文献
听力焦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就听力焦虑、听力策略与听力水平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具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个体差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自我概念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关于英语自我概念的研究包括青少年英语自我概念的形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