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是知识、人才、信息的创新源和辐射源,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肩负着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使命,是决定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激发与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校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推广现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偏低;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等现实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本文通过对激励内涵、机制、流派、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激励要素整合中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对农业推广人员激励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农业推广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总结出其渴望事业成功、需要平等交流与合作、工作自主性强等需求特征,针对性的提出了激励的五项原则和五种激励机制,建议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模式,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多做贡献。 1、激励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公平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2、激励模式:一是物质激励: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激励推广人员努力工作。可采取重奖、科技推广成果奖励、技术入股、成果转让、技术承包等激励方法;二是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推广人员积极性,其特点是激励深度大,维系时间长。主要采取优化工作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成长晋升环境、群体激励、情感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法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积极性。 3、激励的运行机制:即思想上导向机制、事业上吸引机制、管理上民主机制、政策上的激励机制和后勤上的保障机制。 论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有关激励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及产生的效果。 总之,从各种激励理论中选取和组合激励要素,不断充实新的激励要素,构建适合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激励模式,并付之以实践,充分调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高校的发展、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