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弧氧化技术是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的方法之一,具有高效、环保和工序简单等优势,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负载等效电路模型的研究,无论对于理解微弧氧化机理,在线监测膜层质量和性能,还是对于指导专用电源设备的研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微弧氧化负载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均表明负载具有电容特性,但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所得
【基金项目】
:
甘肃省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号17JR5RA112); 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号SKLAB02015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弧氧化技术是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的方法之一,具有高效、环保和工序简单等优势,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负载等效电路模型的研究,无论对于理解微弧氧化机理,在线监测膜层质量和性能,还是对于指导专用电源设备的研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微弧氧化负载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均表明负载具有电容特性,但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所得负载模型等效电路的结构不同且定量研究少。本文通过使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分析方法和表征手段,建立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的负载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推导出模型的传递函数。通过比较模型中等效元件的变化与膜层结构、性能变化的对应性,总结出膜层生长过程和工艺条件变化对负载模型中等效元件的影响规律,并对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过程控制方案,最终通过工艺设备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实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结合电弧影像与电压波形特点对微弧氧化过程进行了分段研究,建立了二阶非线性结构的负载模型等效电路并推导出其传递函数,进而依据电路原理确定了负载模型中各等效元件的计算方法,据此对不同电压、不同时间条件下的负载模型进行了定量计算。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该负载模型及计算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负载模型能够很好地等效表征镁合金微弧氧化的负载特性,各等效元件的变化规律与微弧氧化过程的反应特点、电解槽的组成结构均有很好的对应性,可用于微弧氧化过程的反应原理分析。其次,通过改变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处理的参数,即电压、时间、试样面积、阴阳极距离等工艺条件,设计试验研究了负载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负载模型中等效元件的计算结果主要受到电压、时间、试样面积等因素影响,其变化规律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弧强度、膜层的厚度及致密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具有逐一对应性,故可利用等效元件的变化监测电弧强度、膜层的厚度及致密度。再次,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易出现的持续电弧烧蚀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探寻了烧蚀机制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单个脉冲输入的能量过大而冷却时间不足,且负载模型中等效电容储存电荷的释放,引起了局部持续电弧放电,破坏了膜层的结构和物相,致使工件报废。通过对电压、频率和占空比的合理配置可避免烧蚀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通过观察负载模型中的等效元件变化实现在线监测。最后,设计研制了大功率、多功能镁合金微弧氧化电源,并通过开发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过程控制功能。结合企业相应工况,运用多种自动控制理论方法对负载模型的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负载模型中等效电容越大,越不适合用高频脉冲进行处理。据此提出了过程控制方案,即根据单次处理工件的表面积和电压的不同,实时调整电源输出方式和频率、占空比等参数,以期在保证膜层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试验制定的企业专用过程控制工艺方案,实现了镁合金微弧氧化的高效化、自动化、工艺设备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针对太阳辐照和建筑负荷的时变特性,以及太阳能资源与供暖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匹配性等问题,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技术是提高太阳能供热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太阳能贡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系统,影响其太阳能保证率和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有:系统各部件间能量传递关系、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集热子系统的性能提升和运行策略的优化设计。围绕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方法,以全面提升系
作为储能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在相变过程中通过储存和释放大量热能提供潜热,具有存储能量大、储能密度高、相变温度恒定,能较好地解决能源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且经济效益显著等诸多优点。由于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过冷度低、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小等优势,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相变材料。然而,已知的有机固-液
带遗忘因子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Forgetting Factor,简称ILCFF)方法常用于抑制重复运行系统中出现的干扰并减小系统输出波动,在含干扰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ILCFF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传统观念认为引入遗忘因子将导致系统输出跟踪误差增大,但是缺乏深入研究,无法为ILCFF方法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钛/钢异种金属焊接件在海水热交换器、涡轮喷气发动机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钛和钢之间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焊后接头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且钛与铁反应极易生成脆性Ti-Fe金属间化合物,严重恶化了钛/钢接头的力学性能。同时,接头中存在的Ti-Fe金属间化合物易产生较大电位差,对钛/钢接头的耐腐蚀性造成极大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研究不同填充金属焊接后钛/钢接头的微观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及腐蚀性
材料中的电荷分布与其光学和催化等性能密切相关,很多现象需要用电荷分布来解释,故对材料中的电荷分布进行系统、定量的表述是一项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以碳为研究体系,因为碳具有丰富的同素异形体,其出色的性能已在半导体、能源储存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碳同素异形体的出色性能和潜在应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其独特的科学和技术重要性。本学位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法研究了碳同素异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选的途径是利用清洁能源进行经济高效的海水淡化。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技术既能利用绿色能源生产清洁水,还能缓解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无需对整个水体加热,仅在水体与空气的界面处通过蒸发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面产汽,极大地提高了蒸汽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