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食性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性研究是动物生活史研究中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研究方法。由于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在两个营养级之间有着规律性的变化,给研究动物食性来源提供了基础。斑背大尾莺是一种数量稀少的近危鸟类,研究其不同季节的食性可以更好的了解斑背大尾莺在不同时期取食上的生存对策,从而能更好的保护该鸟种。  2010年至2013年在江西南矶湿地和上海崇明东滩的斑背大尾莺专项环志过程中,收集了由于不同原因意外死亡的斑背大尾莺个体样本,其中南矶湿地样本包括繁殖前期5个、繁殖期6个、秋季7个、冬季4个,崇明东滩样本为8个冬季样本;在环志过程中也收集了同生境中其他意外死亡鸟类样本数个;并在同一时间采集了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和优势植物的样本。所有样本带回实验室用于斑背大尾莺胃容物分析及稳定性同位素测定。  经过胃检法对斑背大尾莺的胃容物进行鉴定、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δ15N)示踪其食性来源,再结合在南矶湿地繁殖期野外观察,综合三种方法研究了斑背大尾莺不同季节的食性组成及其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南矶湿地斑背大尾食性为:1)繁殖前期和繁殖期都是食虫性。2)秋季食性组成为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C4植物和C3植物三类;其中胃检法结果为动物性食物比例为70.2%,植物性食物比例为29.8%;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得出此时食性组成为34.1%的昆虫,34.4%的C4植物,31.5%的C3植物。3)冬季斑背大尾莺食性为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和C3植物;其中胃检法结果为动物性食物比例占57.0%,植物性食物比例占43.0%;稳定性同位素信息显示动物性食物被取食比例为53.3%,C3植物被取食比例为46.8%。4)繁殖前期斑背大尾莺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较繁殖期的值分别高1.18‰和1.27‰,在此提出假设:这种差异是因为繁殖前期斑背大尾莺选择营养成分更好的食物。  关于胃检法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是因为胃检法是直接对胃容物的观察及鉴定,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侧重于食源的贡献率或者说食源的真正提供的能量。  崇明东滩冬季斑背大尾食性由动物性(93.4%)和植物性(06.6%)组成。动物性食物主要为一些低等的底栖动物,包括腹足纲的小型螺类(可能为泥螺)、小型甲壳纲动物等;植物性食物主要为一些植物种子。与南矶湿地冬季斑背大尾莺的食性组成差异显著。  本文还利用稳定性同位素δ15N研究了南矶湿地斑背大尾莺同生境中不同鸟类的营养级位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鸟类间营养级有一定的差异,食植性鸟类较食虫鸟类的营养级位置低。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妇联在推动妇女维权工作中,注重加强组织建设、渠道建设、法治建设、民生建设,体现出全面性、创新性和公益性的制度特点,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竹制品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而现阶段全国各麻将凉席生产厂家竹块筛选主要依靠的是工人肉眼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推广传播和宣传导向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达成对以广州为中心地的岭南文化的认同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介绍了2017-2018财年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参与的3个课题研究相关情况,3个课题分别为“车轮扁疤影响车辆转向架性能的定量评价”、“车轮型面三维测量仪的开发”和“
学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即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系统,其编码的糖蛋白分子在人类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HLA基因区是人类基因组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
在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开发新型无污染能源已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功能材料。根
我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发展进入“城市修补”的阶段.这种城市修补的目的在于阻止城市的衰退,促进城市形成新的发展.城市新发展不但是硬件条件的更新,
NMDA受体是由NR1和NR2亚单位组成的异聚体复合物,亚单位之间的装配对于NMDA受体通道的形成和表面表达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提示,NR2亚单位胞内C末端区可能参与调节NMDA受体的表
为推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完成河北省节水工作任务,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推进全社会节水工作十项措施》,明确2022年节水工作目标.《措施》提出,要深化农业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