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实在是人们对现实事物虚拟化后的存在,与自然事物一样,这种真实的存在直接影响着人们。实在与虚拟实在的关系如同地基与楼房,从自然界中产生语言、风俗、符号、上帝、制度、数字这些虚拟化的实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个虚拟化的过程,随着虚拟化工具(实物虚拟、符号虚拟、数字虚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不仅越来越人化,也越来越虚拟化。人化的世界就是虚拟化的过程,而虚拟的结果必须是以实在的形式出现。虚拟实在并没有冲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反它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世界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学说和时空观等哲学思想。虚拟实在深刻地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论述了虚拟实在的来源、实质、结构、形式和功能。虽然关于虚拟实在已经有很多人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哲学角度探讨过了,问题是深入了,可争论也更多了。因为就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本身还在争论不休。所以笔者干脆抛开对似是而非实在的考察,直接对虚拟进行探讨,分析虚拟化的过程,也就是实在化的过程,从而确定了虚拟实在就是人所创造出的新的实在。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当今哲学界的相关理论,论述了虚拟及虚拟实在的来源及实质。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用系统论的方法分别论述了虚拟实在的结构、形式和功能。虚拟实在的结构可大概分成三个层次:虚拟三境——拟境、意境和文本。意境是一种主要借助语言文字而再创造的实在;拟境(虚拟情境)是现代虚拟技术所提供的实在;文本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包括风俗习惯、法律规章、宗教、哲学和科学等抽象化的文明。虚拟实在的形式有经济虚拟化的发展、符号化的世界、感官化的世界和虚拟技术化的世界。虚拟实在既有发展的作用,又有异化的功能。最后两部分是用虚拟实在的理论辨析了当今一些热点问题,阐述了虚拟实在理论对哲学、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