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室内用电设备综合节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因此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约建筑运行成本、减低能耗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总能耗却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可见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是普通建筑的几倍,而且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是节能大户和节能重点。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受到国家积极的规范指导和政策支持。在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人们往往着眼于建筑物内用能设备机组端的产品升级和技术改进,而忽略了设备用户端的节能空间。办公建筑内用能设备的使用有着规律的启停时间,但是往往由于使用者的操作失误和节能意识淡薄,出现很多用能设备无人时长时间高能耗运行或待机的现象,造成大量电能浪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公共建筑物内不合理用能占其总能耗的30%左右。本文对办公建筑室内用电设备末端节能控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系统将建筑物内温度、室内人员有无作为主要环境监测参数,同时结合办公作息时间表并考虑人员加班等实际需求,在用电设备末端进行节能控制,达到降低照明、办公、以及分散式空调等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另外,系统设计具有实时采集室内用电设备的用电能耗,并将室内环境参数和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信息上传至建筑节能管理上位机的功能,进而实现与能耗监测平台的对接。本文中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主要依据室内动态环境参数,办公特点和实际需求等因素,在设备端分别对室内照明灯具、办公插座、分散式空调和其它特殊用电设备进行节能控制。另外,系统建立整体控制模型、用电设备能耗监测模型和控制执行模型,实现节能控制功能以及对建筑物用电信息和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3大模型的建立是本文系统设计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对于办公建筑通过监测室内动态环境参数,建立用电设备末端节能控制模型,找出基于人行为的节能规律,从而提高建筑物用电能效比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办公建筑内温度和人体存在信息的监测,系统分别采用DS18820数字温度传感器和ZINF20人体感应传感器,并通过房间检测单元实现对各房间区域的动态环境信息检测分析。系统主控装置楼层区域控制器采用RS485通信方式与房间检测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CAN总线与建筑物管理上位机实现通讯。系统设计旨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办公建筑运行电耗成本,提高建筑物用电能效比,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发前景良好。
其他文献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现代产业理念为统领,全面使用先进机械设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拥有相互关联的现代产业组织,具有现代经营特征,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厦门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并运用相关分析来探讨影响厦门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进而有针对地为促进厦门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
住宅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功能分区合理,质量可靠,安全适用是最基本的要求,住宅的使用的方便舒适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体现。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针对住宅的管理方法、现场
本文将连续介质显式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与强度折减理论相结合,对某土质路堤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广义剪应变和广义塑性应变在坡体内的相互贯通情况作为判断失稳破坏状
目的探讨 STAT6基因+2964C/T 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对血浆 IL-5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哮喘与对照组+2964位点多态性,用
望远镜接收的后向散射光场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是影响全光纤拉曼测温激光雷达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分析自由空间平面光场与单模光纤耦合的数学模型,阐明了同轴激光
2006年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同时,新一轮税制改革也继续进行,但税务会计模式的建设总体上滞后于会计制度,会
<正> 按照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半强态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得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超额利润,换句话说,只要信息已公开,证券价格马上反映这些信息。然而,这一理论
利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nCO3前驱体,该前驱体为球形,且分散均匀。利用MnCO3前驱体作为自模板进一步制备球形LiMn2O4,通过优化制备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恒电流充放电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酒店业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而人才更是酒店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流失的问题则成为酒店业发展的重要命脉之一。本文对酒店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