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尤其是近年来,政府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范围之广,密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的。政府调控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重视,政府影响经济的两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各自的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在新一轮宏观经济发展与调控中面临着新的选择。如何正确选择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始终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对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性检验,对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二者的有效性给出了政策性建议。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进行综述。西方经济学不同流派学者对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用的观点各执一端,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计量模型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的分析也成果颇丰,该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章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比较的理论分析部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长久的争论,其中,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进行的争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本章第一节对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争进行介绍。IS—LM模型是当代宏观经济分析中被广泛运用的模型,也是各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蒙代尔和弗莱明在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问题时,对IS—LM模型进行了扩展,为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用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章的2、3两小节分别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比较。第三章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比较的实证分析部分。第一节是阶段性实证分析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阶段性执行情况和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阶段性执行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第二节是检验性实证分析部分,以回归分析、平稳性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为主要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第三节是对两种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的比较,总体上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都比较显著,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更为明显,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第四章分析了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其中,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资源存量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构成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货币政策配合不够等;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货币市场发展滞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最后,对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给出了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