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以下简称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主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而高血压和脂质代谢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已有大量报道证实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可使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增高。脂代谢异常与CI的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由于病例选择,测定时间和方法的不同,结果存在差异,部分学者认为脂类代谢与CI关系不大,而多数学者倾向于CI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被公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是用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文着重对血脂、血压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因素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分析,以了解这些危险因素与CI的关系,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广东地区自然人群,饮食结构相似,各研究对象之间无血缘关系。CI组为临床确诊的CI患者70例;对照组共76例,为性别与CI组匹配的非脑梗死病人。除外栓塞性、低血容量性、感染性、血管畸形等引起的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甲状腺疾病、血液疾病、肿瘤等;长期酗酒、吸烟者。
2、常规取空腹血样送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
3、颈动脉超声检测,由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医师专人操作,测定双侧颈总动脉IMT和双侧颈动脉斑块。
4、统计学分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高血压史与CI的关系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是CI的危险因素(OR=4.905,P=0.027)
2、血脂与CI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CI组血浆LDL-ch较对照组低,(F=26.657,P=0.000),CI组血浆ApoB较对照组低,(F=7.269,P=0.008)。但在不同病情程度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3、CCAIMT与CI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CI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右两侧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umthickness,IMT)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F1=2.390,P1=0.132;F2=1.067,P2=0.309)。
4、颈动脉斑块与CI的关系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可能不是CI的危险因素(OR=0.853,P=0.089)
结论:
1、高血压史与CI密切,是CI的危险因素。
2、CI组血浆LDL-ch、ApoB较对照组低,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部探讨。
3、颈动脉斑块可能不是CI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