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神话叙事诗《兰戛西贺》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傣族神话叙事诗《兰戛西贺》是一部流传于傣族地区,受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影响的英雄史诗。《兰戛西贺》是傣族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傣族传统文学的精髓,蕴含着傣族的民间故事、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沉淀着傣族原始的文化观念和独特的文化特性。在长期的流传中,傣族的社会民俗文化场,为《兰戛西贺》在傣族地区不断地传播、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兰戛西贺》是傣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对应着傣族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在傣族地区,它作为小乘佛教的经典,被当作祈福的圣物,是傣族民众信仰的对象,整部叙事诗表现出浓厚的佛教色彩。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述傣族史诗《兰戛西贺》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通过对傣族的《兰戛西贺》与印度的《罗摩衍那》进行对比,探讨《兰戛西贺》的人物形象、文化观念、民俗生活,突出《兰戛西贺》的本土特征。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兰戛西贺》的民俗意象,揭示傣族的文化特性及史诗的口头程式,通过对史诗中的母题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意义,第四部分(第三章)通过对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因素、民众心理进行剖析,探讨史诗流传的社会心理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土塞效应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土塞效应是敞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同时指出土塞的高度变化反映了土塞的端
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参数设置少,搜索速度快,易于工程实现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训练程应用领域和随机优化类型等问题的求解。本文通过改变维度,个体数量,迭代次数三个参
目的:相比于其他部位的骨折,足舟骨骨折并不多见,因为整个中足都被背侧和跖侧韧带所形成的广泛网络所牢固固定。但骨折类型较为复杂,损伤程度也多种多样,从简单的韧带撕脱骨折
对热链板减速器四级齿轮进行速比重新优化设计.箱体结构二次设计,提高了箱体强度,加大了一级齿轮模数,材料选用优质合金钢、热处理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达到安全稳定运
农村低压配电网线损偏高一直是困扰管理部门的难题。究其原因有,由于农村低压电网结构复杂使得线路参数不全及运行数据采集难度大等而难以获得较准确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也有因
经过高考之后,新生初入大学环境,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是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山东职业学院722名新生为被试,对新生的适应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