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人类两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概括来说,感性思维就是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与判断。比如我们通常所讲的感受、感应、感知、想象都属于这一范畴。理性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去归纳和总结。感性思维相对于理性思维而言,往往是断续的、跳跃的,因为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所以具备一定的动态性,从而难以捕捉和把握。理性思维相对于感性思维来说,则是相对静态的,并直接指向概念、判断等思维结果。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运用,对绘画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普通习画者还是专业的艺术家,都应该弄清这两种思维形式对艺术观念的形成、对对象的观察、感受以及对内在本质的认识、艺术图式的把握、艺术语言的选择、画面效果的渐进与整体权衡等方面的影响。每一名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在两种思维之间有所侧重的,并且能很好的维持双方的参与度与平衡。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曾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若单纯的强调感性的审美情感很可能会导致画面混乱无序,倘若一味的强调理性的审美情感又很可能会失去应有的趣味。面对景物写生,下笔之前要做到意在笔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作为主体的自我与作为客体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以主体为主还是以客体为主,两种思维方式在二者之间如何侧重,反映的是一个画家怎样认识自身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特点,且能否发挥这种个人特点到绘画的每一个环节。对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认识既是认知事物的“世界观”,又是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本论文主要从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着手,选取国内外名家作品,采取案例分析、比较的方法,结合一定理论论证,着重分析思维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适度反思基础美术教育与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目的在于能为绘画艺术同行提出更好的学习建议,使绘画创作以及美术的教与学脱离单纯技能训练的误区,最终达到思维训练与技能训练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