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心肌灌注减低发生于心电图(ECG)变化和临床出现心绞痛等综合征之前,因此心肌灌注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猪心梗模型MRI心肌首过灌注成像(Fist-pass-perfusion MRI),探讨缺血心肌灌注曲线(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变化与局部心肌的存活情况,并对其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方法:制备成功10只心梗模型猪行术前及术后MRI心肌首过灌注检查,观察灌注图像有无灌注缺损或减低,并经图像后处理软件绘制灌注缺损区及周围、心肌下壁和侧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曲线峰值时间、峰值信号强度进行分析。MR工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猪,取出心脏,行心肌TTC组织化学检查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符合实验研究10只猪术前未见心肌灌注减低或缺损。②术后8只在前壁和(或)前间壁见心肌灌注减低和缺损,灌注缺损区曲线未见明显的波峰,在正常心肌灌注时间内为低灌注表现,后期曲线呈轻度上升表现;灌注缺损周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见波峰,但峰值信号强度低于正常侧壁和下壁心肌(P<0.05),峰值时间较正常侧壁和下壁心肌延迟(P<0.05)。③切片后行TTC染色和病理检查灌注缺损区均可见心肌梗死,灌注缺损周围心肌纤维见水肿、变性;无灌注缺损2只猪TTC染色和病理检查见小灶性心肌坏死区。结论:MRI心肌首过灌注检查可对心肌活性和缺血情况进行评估,灌注曲线可发现灌注图不能识别的缺血心肌;灌注曲线的不同走势和变化客观反映了局部心肌血流生理情况,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改变以及生理病理的即时信息,但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MR延迟增强技术(Delayed-Enhancement MRI,DE-MRI)在对心肌活性的评价中,正快速成为一种突出有效的检查手段,相对于MRI心肌首过灌注,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CNR,并能扫描完整的心肌;但对DE-MRI高信号是否就是失活心肌还存在争议;同时临床更关注心梗节段的透壁程度对治疗的反应,而目前尚无心梗透壁程度与组织学的比较,多是测量心梗体积或面积;本研究通过对猪心梗模型DE-MRI和基础病理对照研究,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其评价失活心肌的准确性、对心梗节段透壁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DE-MRI临床运用提供更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10只制备成功的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72 h、1周分组行心脏DE-MR检查,观察DE-MRI图像上高信号部位、节段数与透壁程度;MRI检查完后,处死试验猪,取出心脏行TTC染色和病理检查,并对DE-MRI和TTC两者检测的梗死心肌节段、部位及透壁程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只猪心梗模型制作成功,术前DE-MRI检查未见异常高信号节段。②10只心梗模型猪术后DE-MRI均发现异常高信号心肌节段,共检测到30个高信号心肌节段,其检测的高信号心肌节段数及部位与TTC染色组所诊断心梗节段数及部位相比,差别统计学意义(McNemar Test,P>0.05)。③对梗死心肌节段透壁程度的判断,DE-MRI和TTC染色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有关(Chi-Square test,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75),但DE-MRI高信号节段透壁程度分级高于TTC染色组心梗透壁程度分级(McNemar Test,P<0.05)。④DE-MRI高信号(TTC染色梗死区域)24小时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胞浆嗜酸性增强,呈均质样,核固缩。72小时病理表现为心肌纤维多灶性、不规则溶解消失,代之以大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1周病理表现为心肌纤维溶解消失,间质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小血管扩张、充血。DE-MRI稍高信号区(TTC染色无梗死区域)见间质局灶水肿明显、部分心肌纤维显著水肿变性,胞浆淡然,气球样变。结论DE-MRI能准确检测失活心肌(梗死心肌),并能清楚描述失活心肌的透壁程度,其判断的心梗透壁程度与TTC染色相比一致性较好,这对于CAD的临床评价和治疗都非常重要;但应注意急性期DE-MRI显示高信号区会“放大”失活心肌,急性期心肌梗死DE-MRI高信号并非完全是失活心肌,少部分源于心肌纤维水样变性和间质局灶水肿导致的Gd造影剂分布容积增加,但部分高信号节段水肿区与梗死区亮度不一致,梗死区信号亮度更高。目的目前,在临床评价心肌活性手段中,DE-MRI正有望成为检测不可逆心肌新的金标准,而心脏肌钙蛋白(cTnT或cTnI)是目前临床上评价和判断患者心肌损伤最好的检测标志物,但临床上用于检测的心肌坏死标记物的试剂盒是针对人的血清,其是否适用于猪的血清?其检测的cTnI值与DE-MRI所判断的心梗损伤程度相关性如何?本研究拟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0只制备成功的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2小时、术后5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采血,行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并分组行术后24 h、72 h、1周心脏DE-MR检查,对DE-MRI所显示的心肌梗死程度进行评分;MRI检查完后,处死试验猪,取出心脏行TTC染色和免疫组化肌动蛋白(HHF35)、肌红蛋白(Mb)、结蛋白(Dm)检查。对cTnI峰值和DE-MRI、TTC染色所判断的心肌梗死程度评分Correlate(Bivariate)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心肌钙蛋白(cTnI)术后1小时可见上升,于24小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1周后回复至术前水平。②10例免疫组织化均证实心肌梗死:24h组缺血坏死区显示HHF35、Myoglobin、Desmin三种蛋白显著减少,呈大片淡染,周围正常心肌细胞呈棕褐色阳性反应;72h组三种蛋白缺失较24h组明显,呈大片缺染表现,与周围正常染色阳性的棕褐色心肌分界清楚;1w组与72h组相比无明显变化。③24小时TnI峰值与TTC和DE-MRI两者检测的心梗损伤程度评分高度相关,散点图可见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4,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用于检测的人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试剂盒对猪血清cTnI术前及术后检测,可反映心肌损伤;其24小时峰值与DE-MRI所判断的心肌损伤程度高度相关;DE-MRI是目前临床正开展的检测心肌活性一种非常有效、无创、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号对比(SNR)优势的一项检查技术,cTnI与DE-MRI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结果的相互应证和互为补充,可更好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