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为非溶血、NAD依赖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斯德杆菌科。副猪嗜血杆菌是猪的一种重要上呼吸道病原菌,是格拉瑟氏病(Gl sser’s Disease)的病原。该病以脑膜炎、关节炎以及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有时会出现败血症和急性肺炎症状。近年,随着猪群养殖方式的改变,如早期断奶方案和三点养殖系统的应用,因副猪嗜血杆菌而引起的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并且已成为危害商业化养猪场,特别是SPF猪场最为严重的细菌病之一。虽然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因HPS引起的格拉瑟氏病,但关于HPS的耐药性已经有很多报道。疫苗是防治格拉瑟氏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HPS血清型众多,单一血清型的疫苗只能保护猪群免受同型HPS的攻击,并且关于HPS疫苗交叉保护能力较差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因此,寻找新的防治格拉瑟氏病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有研究报道HPS感染后的康复猪血清中抗体主要识别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这提示我们外膜蛋白是HPS优势的免疫原性成分。近些年来,HPS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从而为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已经有很多免疫原性的蛋白经实验被鉴定。而鉴定新的并且能有效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免疫原性蛋白对基于蛋白的多价亚单位疫苗开发至关重要。本实验从单克隆抗体(MAb)的制备入手,通过细胞体外融合技术制备了9株针对HPS的单抗。并且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试验证明单抗1D8能够识别HPS标准血清型1~15型。通过体外补体介导的杀菌试验(CMK)证明在MAb1D8介导下,补体系统能够杀伤HPS。通过动物体内试验证明,在攻毒致死剂量条件下,1D8能够保护BALB/c小鼠,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在非致死剂量条件下,1D8能够有效清除血液和组织中的细菌载量,并且在用国内流行性最广的血清型4型和5型攻毒条件下,1D8也能够有效清除小鼠体内的细菌。因此证明1D8具有交叉保护能力,能够对HPS不同血清型产生抑制作用。为了探明1D8具有抑菌作用的原因,我们通过双向电泳和Western blot来确定1D8所识别的蛋白。通过对1D8所识别蛋白点质谱分析表明1D8所识别的蛋白为OmpA蛋白。OmpA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蛋白成分之一,并且非常保守,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物膜的形成、细菌间的连接、噬菌体的吸附、维持细菌自身生长以及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入侵。很多文献报道了OmpA蛋白分别在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螺旋体等病原菌中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但是关于HPS OmpA蛋白诱导机体免疫反应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我们推测1D8正是阻断了HPS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了其在动物体内的有效繁殖,并通过体内抗体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等)来有效清除细菌。在我们的研究中,制备了9株HPS特异性的单抗,并且通过动物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证明了其中一株单抗具有中和能力。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单抗识别的蛋白为OmpA,从而间接证明了OmpA蛋白在动物体内可以诱导产生具有中和能力的抗体,该蛋白可以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候选亚单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