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停循环对小婴儿和新生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脑、肺、肾功能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对小婴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围术期各系统器官功能(主要讨论脑、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8到2021年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并以DHCA方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50例,以及同时段收治的以常规CPB方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50例。第一部分按是否经历DHCA将所有患儿分为DHCA组(n=50)与非DHCA组(n=50),DHCA组根据是否施行脑灌注分为脑灌组(n=22)与非脑灌组(n=28),根据术中停循环时间分为L组(长停循环时间组,停循环时间≥40min,包括脑灌组11例,非脑灌组10例)以及S组(短停循环时间组,停循环时间<40 min,包括脑灌组11例,非脑灌组18例)。第二部分选取2018到2021年间我院收治并以DHCA方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50例,按是否发生围术期肺损伤、肾损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血液检验指标,观察DHCA对小婴儿和新生儿围术期各系统的影响。临床指标:体外循环总时间、停循环时间、停循环温度、脑灌注时间。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症状、影像学资料、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血液检验指标:术前24小时、术后0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静脉血血肌酐(Cr)。CPB前、CPB后5min、恢复循环后5min、停止CPB后5min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在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中,DHCA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非DHCA组高(P<0.05)。在所有DHCA患儿中,长停循环时间组(L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短停循环时间组(S组)高(P<0.05),非脑灌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脑灌组高(P<0.05)。第二部分,年龄、早产、术前血氧饱和度(SO2)、CPB时间和停循环时间与DHCA围术期急性肺损伤相关(P<0.05),且CPB时间是围术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血肌酐、CPB时间和停循环时间与DHCA围术期急性肾损伤相关(P<0.05),且术前血Cr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婴儿和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较持续体外循环有较高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且较少的停循环时间(<40min)以及停循环时进行脑灌注是围术期神经系统的保护因素。小婴儿和新生儿DHCA围术期肺损伤与年龄、早产、术前SO2、CPB时间和停循环时间相关,且CPB时间是DHCA围术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DHCA围术期急性肾损伤与年龄、术前血肌酐、CPB时间和停循环时间相关,且术前血肌酐是DHCA围术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婴儿期超重和(或)肥胖与学龄前期超重和(或)肥胖的关联性及其危险因素研究,为学龄前期及其后续儿童阶段超重和(或)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市某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儿保体检时间(出生时、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岁、3岁、4岁、5岁和6岁)所获身高(或身长)和体重数值,计算体块指数(BMI)。根据BMI-Z(根据WHO儿童体重身高标
学位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和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重度博卡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1)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84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鼻咽抽吸物或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分组:HBoV单
学位
目的:比较CD19/CD22双靶点与CD19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别予CD19和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行CD19 CAR-T细胞治疗的患儿纳入单靶点组,行CD 19/CD22 CAR-T细胞治疗的患儿纳入双靶点组,分析2组患儿
学位
目的:探讨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抽动障碍儿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ose,NSE)水平,及其与抽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400名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儿童纳入病例组,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诊断依据分为:短暂性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NT)是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必需的药物,用于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治疗中,其心脏毒性是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克服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近年来右雷佐生被推荐用于保护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但是儿童这方面的数据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分析ANT的心脏毒性指标及右雷佐生的保
学位
目的:分析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在现有靶向药物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完善儿童Ph-like ALL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靶点的儿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危险因素,探讨ROP及需干预治疗RO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筛查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2周住院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复诊的ROP结果,依据早产儿ROP诊断标准,将279例早产儿分为ROP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利用10X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新生大鼠HIBD后松果体组织的细胞亚群及其组成的变化,并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变化,探索新生大鼠HIBD后松果体组织中不同细胞亚群变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7日龄SD新生大鼠,根据改良Rice-Vannucci法建立HIBD
学位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呼吸系统治疗情况,探讨VLBW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呼吸系统治疗要点,为提升本院VLBWI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
学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的效果,为建立移植后复发的预警机制和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学位